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出大戏过一周

(2012-06-02 18:08:57)
标签:

李树建

苏武牧羊

张建国

京剧

相府梦

红楼梦

周汝昌

黛玉

终南山

李陵

娱乐

分类: 【戏韵春秋】

    因为看来上期梨园春所做的李树建艺术专场,所以就想把他的新作《苏武牧羊》完整听一遍。恰好土豆上有,于是,周一晚上便细细地听上了。

    这出戏继续延续了李派的戏路,李树建唱腔的那种悲怆苍凉、刚劲不竭、散淡清雅,尤其是他的悲情戏更是打动人,很能引起人的共鸣,他所特有的轻声、气声交织,令人不禁潸然。其中的“哭母”、“别妻儿”两段尤为感人。田敏演得阿云也可圈可点,但武生李陵的表现差强人意,也许关于李陵的戏份过重依赖现代的舞美、灯光等外界元素的渲染,而相对而言,原有的戏曲程式又无法尽弃,李陵伐匈奴整个打戏显得特别别扭,并且记忆中似乎李陵伐匈奴并没有和苏武牧羊联系到一起,他出师为何,是解救苏武,还是别有他因?跟苏武联系在一起,哪怕只是一句念白交代,可能故事的衔接上会更好一些。整个故事,是一个用情的视野演绎的,这也是李派剧目能够打动人的关键,他所演得人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真真实实的人,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大全式的英雄。李树建将苏武的那种坚韧委屈、欲罢不能的挣扎痛苦表现的淋漓尽致。但若与《程婴救孤》、《清风亭上》相比,这出戏还是差一些,故事显得有些过于松散,衔接并不完美,当然每一处精品戏都是经过多次舞台实践才能历练出来的,就想豫剧名家王红丽的《铡刀下的红梅》在台上演了十多个春秋才最终成了经典。相信《苏武牧羊》能够在以后的舞台实践中打磨的更精致。

《大漠苏武》

    周二晚上,看了一出京剧《大漠苏武》,也是一部新编剧目,领衔主演是奚派名家张建国、杨派名家黄炳强、新秀郭霄等,大致故事跟李树建的《苏武牧羊》差不多,但京剧更多地是通过苏武面对单于的重重诱惑而不为所动来展示苏武的大忠义。且《大漠苏武》更多地是依靠京剧原有的程式来展现人物的悲喜欢雀的,一招一式仍传递着百余年来的不变的情感。这与豫剧版过于倚重现代元素,而原有程式在表达人物情愫时的缺失,使得人看着很不带劲儿。而京剧通过变换复杂的戏曲程式将人物此时此刻的情感同样表达的酣畅,这是中国戏迷最熟悉的一种情感表达。同时武生李陵的做工唱功俱佳,这是豫剧班所不能比的,黄炳强对李陵被俘后的满腔悲愤哀怨委屈表现的极为感人,为该剧加分不少。在故事表达上,京剧要胜过豫剧,该剧各个场次之间衔接性更强,彼此之间都有交代,且不忠不言忠,曲文中没有过多地效忠之类的话句,但通过戏曲表达却让人们感觉到剧中人对大汉的那份牵挂与赤诚。

    周三晚上,突然怀念起了多年前梨园春专业演员大赛中那位唱着晋剧的王春梅,她的那段“我好烦哪”唱得人神魂颠倒,也将一位思春中的富家千金女的形象塑造得很漂亮。于是,网间搜到她们剧团的晋剧《相府梦》,将此剧完整听了遍。故事讲述了双相府以通敌叛国之名诛杀了宰相龙文卿,却不料龙之子逃脱,并以假作真进入了双相府,成为双相府的外甥。在双相府里,龙风卿不断搜索双相府的罪证,最终面奏皇上,将双相府绳之以法。整个故事龙风卿是当之不让的主角,而其他人物都是绿叶,包括王春梅饰演的双相府的大孙女。就剧本而言,拖沓老套,并没有什么新意,而且从今天的眼光来看,龙风卿的行为很不地道。面对双相府两个孙女的春心,他居然都以欺骗的方式应允了婚事,当然他是为了拿到两人手中的西夏国进送宝物,为告倒双相府增加罪证。但就这种做法而言却是有些不够意思,这两个女孩儿虽然身居贼府,说话做事也仅是千金娇气和霸道,但并不见得她们的春心是假意,以真情换假意,龙就显得很不漂亮了。但王春梅的唱腔和做工依然很精彩,相比之下二孙女的表演就差了些火候,尤其那段名段一叹一蹙,一忧一喜,将一个思春少女的情窦展现殆尽,让人不觉对这样一个有些霸气的富家小姐又爱又恨欲罢不能。

    听了三天的北腔,周五换了换口味,听了一出粤剧《红楼梦》,主演是文剑飞、裘倩侬。也许是第一次听粤剧的缘故,感觉它的唱腔很怪异,简直不成调儿。但听到下半场才渐渐习惯了粤剧的表达。总体而言,文剑飞饰演的宝玉要胜过裘倩侬扮演的黛玉,宝玉从一出场宝黛初回那出戏开始唱作便很精彩,一个不喜读书上进偏爱风花雪月的富家公子哥形象塑造的不错。而相反黛玉从一出场过于强调了她的弱,动不动就摇头晃腰的,弱柳扶风也应该有风静树止的时候吧,《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虽然多病多灾,但也并没有到走路都摇摇晃晃颤颤巍巍的地步。加上粤剧旦角头饰的缘故,黛玉一出场的表达让人感觉很不爽。且初回一折中,黛玉与王夫人等相见时,黛玉已经拜过了,王夫人的“的了得了”才说出来,动作才做出来,而这边的黛玉早已经站直了,这显得很尴尬。而王熙凤的出场没有粉面含威感觉,也没有嘎嘣脆干净利落的感觉,也许限于粤剧表达吧,王熙凤塑造的很不成功。但裘倩侬到了后半场表现得却是很漂亮,尤其是“闻讯”、“焚稿”两场,将林黛玉闻听宝玉娶宝钗信息之后的爱恨表现得很足。

    戏曲之外,两部纪录片也看完了,《问道楼观》、《天下大同》,相比之下后者要胜过前者,但不论是终南山还是大同城,对于我来说都同样充满了向往。我相信我肯定会在某一天站在那个地方去感同身受一下那种来自历史深处的感慨。同时,这两天最大红界新闻莫过于周汝昌老先生的逝世了,他被称为考证的集大成者,其著作我也看过几部。对他的研究很敬佩,多余的话不说,愿老先生仙界安祥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