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婴救孤“无情棍”唱段
昨晚的梨园春推出了李树建专场,作为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七十周年的贺礼三部戏中的压轴大戏,我觉得这也是三部戏中最富有感染、最成功的一出。
听李老师的戏已经很久了,似乎自己在沈阳读书的时候就已喜欢上了他的艺术风格。《鞭打芦花》、《清风亭》、《程婴救孤》、《乡村警察》、《大登殿》等一个个辉煌的曲目,一段段脍炙人口感人肺腑的唱段,每每听到感人处,都不禁潸然。李树建成就了豫剧的新生代。对于外省人来说,豫剧有点阴盛阳衰,“豫剧——六大名旦”这是一对绝佳组合,陈素贞、常香玉、阎立品、马金凤、崔兰田、桑振君在豫剧的旦角行当中各领风骚,也创造了豫剧一个个辉煌的巅峰时刻。但当六大名旦渐行渐远,仅剩下马老一人坚守在舞台上,会渐渐觉得孤单。豫剧的生派一直以来都没有形成与旦角相当的流派,豫剧界一直有句话“十生九唐”,唐喜成所开创的豫剧唐派成了豫剧生派中最辉煌的大旗,其他诸如王素君的王派、王希玲的王派、以及后来鹊起的豫东红脸王刘派,不论生与旦,在六大名旦之后的豫剧时代,都面临着坚守与创新,流派的传承要守住流派的魂,但局限于流派又等于让流派自寻短剑。豫剧需要新生代的出现,于是,当李树建苍凉悲壮的豫西调唱响的时候,业界为之一震。

众弟子、戏迷合唱《大登殿》
栏目追忆的李树建的故乡和童年,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为了讨生活,也为了自己的一个梦,只身走出了小山村,当年他因为年龄太大,又没有戏曲基工,多家院校都不愿意录取,最后被洛阳艺校录用的李树建发奋图强,最终得以梅花傲雪。今天身为二团团长的李树建,梅花奖、文华奖、白玉兰奖等等几乎囊括了中国所有的戏曲大奖,当然也拥有了许多的政治头衔,但他依然卯着劲儿,以出好戏服务大众,出国门弘扬豫剧为己任,在他的带领下,二团这些年也是一步个脚印,一曲一惊天。
《程婴救孤》、《清风亭上》、《苏武牧羊》,无疑是李树建的代表巨作,也是二团这些年反复舞台实践打磨出来的舞台精品,每一出戏都称得上叫座,每一出戏都称得上惊天地泣鬼神,用李老师自己的话说,这三部戏为“三六九”,也称“忠孝节”。程婴救孤中的大忠,清风亭中的大孝,苏武牧羊中的大节,这是中华民族传承了五千年的精髓,翻开泱泱二十五史,能够在史书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人,无不从各个方面彰显着这个民族对忠孝节义的孜孜追求和诠释。

苏武牧羊唱段
在个人专场中,李树建裸妆演唱了《清风亭上》,而最让我感动的是他彩唱的《程婴救孤》“无情棍”选段,这段戏在网上不知道让我听了多少遍,每一次都会有同感。而这一次,我发现李老师居然落泪了,他哭了,当他抬起委屈的头颅时,眼泪黯然而落。台下很多观众都在擦眼角,这也许就是艺术的共鸣吧。这出在美国演出让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拍手谢幕了二十多分钟的优秀剧目已经演出八百多场了。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自己不需要落泪,而能够让所有的观众闻声痛苦,才是最高境界。李老师之所以落泪,并非他的艺术修养不够,而是面对这样的一个专场,亲朋故旧、观众相邻的捧场与鼓励,不过是刚好借程婴的戏发泄一下多年来的那样一份拳拳之意而已。在那样一个场景里,艺术的境界已经高过一切了。在李树建演唱无情棍之后,著名主持人白燕升也演唱了这同一唱段,好像在去年的演唱会上他也唱了这段,其实白燕升唱得并不好,豫西调的那种悲怆低回的韵味,他没有掌握到。但正如他所言的那样,唱得好与不好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在其中的享受。当他唱完久久地站在舞台中央捂住胸口面带激动的时候,我的心头也升起那么一种激动的情愫。也许正是这样一批热爱李树建的戏迷观众,他们未必每人都能演唱的惟妙惟肖,但却能够成为他们在茶余饭后的一种消遣和享受,这应该就是李树建李派的成功所在。他的每一出戏都扣动了老百姓的心弦,那是老祖宗传承了千年的思想精华,也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形形色色,因此,他的唱段极容易在百姓中形成共鸣,这是一种思想的共鸣,一种在某种意义上已缺失忠孝节义这样传统文化支撑的当下社会如何重塑社会理念、社会文化的思考。
李树建最好演唱了《苏武牧羊》,这出戏去年曾在北京共演过,反响不错。我之前也只在网上看到过一个片段,今天所演唱的唱段对于我来说是个新唱段,慨而慷,苍凉而高亢,将苏武的那份大节表现得酣畅淋漓。这一场戏同样让台下的观众落泪。李老师说他希望能够带着《程婴救孤》、《清风亭上》、《苏武牧羊》进行全国巡演,走出国门,我也希望能够在南海之滨能够听到来自家乡的梆子腔,听到感人肺腑的李派唱腔。期待!

白燕升的动情演绎
特别声明:本文照片来自戏痴小郭的博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