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日志12 孝,请勿远行
(2011-03-03 13:24:08)
标签:
鲁迅孝道铡美案包青天秦香莲二十四孝山东卫视文化 |
分类: 【鸿爪记】 |
2-16
今天是远门儿一个爷爷下葬的日子,爸爸昨天就过去帮忙了。今天起灵挺晚的,一点半都过了还没有看到灵队对来,路边张望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了。这似乎是家乡人的习俗,路奠也是整个过程最有看点的片段。其实大家倒没有鲁迅先生笔下那么卑劣,只是在这一个过程中不断摸索琢磨出一个做人子的道理。在路奠中大家看得是闺女上的供品如何,看得是孝子贤孙是否都在痛哭,看路祭中的人们是否哀痛。不过,今天因为棺椁是用车拉着的,而且还来了一个老讲究——出东门。老人言:出东门,有财;出西门,散财。不过这已经很久没有人记得了,也不知道怎么突然来这么一出。
终于灵车过来了,往常的楼马车院等纸扎都是有人拿着的,这次也全部上车了。鞭炮纸扎开道,这一点让看得人都不太接受,其中一个拖拉机拉着纸扎的小汽车,在车上嘻嘻哈哈的表情中显得那么奇怪,那么揪心。孝子们过来了,居然都没有听到哭声,儿子素面朝天一点痛苦的表情都没有,至于后面远门儿的人就更不用提了,一点痛苦的氛围都没有,做什么的都有,除了披着白孝衣外,似乎都很难找到这是一个出灵的队伍。大红幔子撑起的灵车过来了,大媳妇抓得灵,大女儿提得酒,稀稀拉拉的队伍稍稍比男队好一些,两个女儿、两个大孙女都痛苦不已,而媳妇们还有其他人似乎也都不疼不痒的,按照惯例,即便是不哭,也绝不可以仰着脸走路的,最差的也得低着头走路,可这个队伍像个什么呢?居然连说笑的都夹杂在其中。
灵车过去了,议论却留在路人的口中。关于这个不孝的儿子,在父亲断气的时候却在外面拉弦,不分轻重缓急。关于这个媳妇是怎么样的。大家显然今天都把这个队伍看成了一个笑话。硕大的一个队伍,披着白孝衣,却一个个素面朝天不见伤悲,死者已矣,焉能安息?而还要向老人要一个紫气东来的好彩头,好一个贪心的后人。与其这样浩浩荡荡的出东门兜一个大圈子,让更多人增加一点笑谈,还不如直截了当的出西门算了。
在我们的习惯里面,孝永远都是第一位的。一个对自己父母都不孝的人,很难相信他能对其他人有多好。有一处有名的戏,叫《铡美案》(或称《包青天》、《秦香莲》),在秦香莲的状纸上,陈世美的三宗罪,第一罪便是双亲亡故不戴孝,身在朝中穿红衣。而欺君罔上的罪名却只能放到最后一宗,因此不管现实中,君的力量有多大,权势有多炙热,孝始终都是人们所标榜的。自古便有二十四孝的故事在我们生活中流传,去年山东卫视又开启了“十大孝子”评选,看身边的孝与不孝不过是给自己做人一个小小的提醒,去年年底好像常回家看看也被写入了法律条文,这应该是中国法律人性化、道德化的一个标志。别把忙当作一辈子的借口,老人不言,并不代表他们心甘情愿;看者无言,并不表示他们没有评论。活自己很容易,可从来我们都不曾是赤条条的一个人,我们始终都是带着父母的期许和亲友的鼓励在这条路上前行的。
孝顺老人吧,我永远相信“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古语,也永远相信孝敬老人不会吃亏,一代接着一代,等我老得时候,我的儿孙也会像我孝敬我的长辈一样孝敬我。生活最美的逻辑是圆的,每天、每代,不管时光怎么流变,一些东西将是永恒的,孝就在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