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日志11 浚县古庙会小记——村子里的社火
(2011-03-03 13:19:44)
标签:
浚县古庙会扔火龙姑山舞狮火神浮丘山碧霞宫社火古城文化 |
分类: 【鸿爪记】 |
2-15
村子里过节的味道越来越浓了。期许已久的锣鼓终于渐续敲了起来,飘扬的彩旗也渐渐竖起来了,各队收会费的铜锣也早早的在每条街道上响起了。一年一度的社火又要开始了。而今年似乎要比往年隆重些,好久不见的扔火龙又要开始表演了,而且蹦嘎轿也要出游了。因为一个村子里分了好多的队,两三个对一个火神会,锣鼓声、喇叭声在整个村子里便此起彼伏了。会旗飘起来真漂亮,会首的家门口竖起了钢管,用红绸和柏树枝缠绕起来,彩旗便在门两侧一字展开。蹦嘎轿每天都有人在那里坐着,所谓的蹦嘎轿其实就是现在小孩子经常玩的跷跷板。不过这个跷跷板玩得是惊险,它就是一个很长的杆子而已,用大红绸包起来,两侧没有任何的保护措施,表演的人就其在杆子上,还要做出洋洋自得的表情和动作,轿子是在不停地前进的,记得小的时候,这个节目是每年都会表演的,表演的时间便是正月十五晚上,火龙开道,沿着大路,火笼翻飞,“转磨”、“双掏”、“十字披红”等一个个惊人地技巧在人们的喝彩声中不断变换,运送炭块的车子就紧紧跟在火笼队伍的后面,时刻保持着炭火供应。而后面便是蹦嘎轿的表演了,有的时候还会有挑花篮的表演,与庙会上年轻姑娘挑花篮表演是不同的,这里的表演是四个或八个中年的妇女,花篮也是自制的,忽闪闪地跳起来,拧八字等地转起来,口中也念念有词,唱词很轻,内容是一些祈福的话。按照县里的习俗,凡是县城周边的只要有蹦嘎轿表演的社火表演都是要在十五这天晚上到姑山上表演的,不过村子里的表演不觉中已经停了好多年,于是当我再次看到它们的时候,竟然有种回到童年的感觉。
起社的日子,也是村子里各家各户都忙的时候,每家都要交纳社费,一般上人们也会在过了初十完成这个事情,并由各队的大会首确定数量不等的小会首,负责会里的一些事情,敲锣打鼓鞭炮齐鸣的把火神请回家供奉起来,妇女们则便在自己没事的时候来会首家里,捏铂、叠元宝、劈香等,并在十五、十六两天去会首家上香祈福,并且十五那天中午饭一定是在会首家吃的会餐。大家说说笑笑地坐在一起,有吃有喝有乐呵。到晚上,各社都会购买数额不等的烟花,夜幕降临了,便是烟花开放的好时刻。于是,各社都会选择一个开阔的地方燃放烟花,看着一朵朵绽放的礼花,人们啧啧称道,品评着每一支礼花如何如何漂亮,赞赏着这一朵花所带来的幸福和快乐。在这之后,便是浩荡的表演了。火龙翻飞,蹦嘎轿起伏,狮子雄武,人们跟着队伍挤挤压压地走着,不停有火花崩出来,人们也会时而冒出一阵唏嘘,不过接连的便是一阵欢笑。扔火龙的人每次回去之后,身上的衣服也会不免被烧出一些洞洞,不过这个时候大家要的就是一个欢乐,要得就是那份属于这个县城的狂欢。
不过十五只是县城狂欢的一个开始,十六才是正经的好日子。全县包括临县的社火表演队伍都会云集古城,这是千年庙会的最高潮,更是这个小县城最喧闹的精彩,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会把县城挤得满满的,而最热闹的当然是浮丘山碧霞宫前广场,从早晨七八点,到晚上六七点,社火表演不间断,叫好声不间断,锣鼓鞭炮不间断。不过,庙会已经被宣传的太多了,但这在十六之前的村村起社的精彩,那十五之夜的酣畅却还没有太多人关注。也许它从来也不期许那些专家们的关注,只是默默地形成一道水流滋润着一代又一代浚县人。
大会首是每年一换,顺序是抓阄决定的,当然这也是很久以前便排定的。这是一个传统的接力,也是一种民风的接力,在每一次起社的时候,都是集全社人员的财力和人力,热热闹闹的。这几年大会首都在我家附近,不过明年应该就到路北了,而会首到我家似乎还得等好久,也许在我很老的时候,那个号码是我亲手捏的,妈妈说,应该是给我的儿子捏的了。至今依然记得妈妈的这句叹息,可以看出这种接力的魅力。
乡风依然淳朴,我爱我的家乡——美丽的浚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