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铜立人
昨天下午,跟同学几个人去辽宁省博物馆参观了“古蜀探秘”展览,同时也听了来自四川三星堆博物馆和金沙博物馆人员的讲座,他们都是专门从事考古的,很羡慕,只是口才不是太好,而且是川普,听起来有点费解。也很感谢昌哥及时告诉了我这个好消息。
对于古蜀国文明,之前也都是在书报上看到的,尤其是这声名赫赫的三星堆和金沙遗址,那些诡异的青铜造型,夸张狰狞的面具,还有大量的金饰,这一切都充斥在我的脑海中,并且也颠覆着之前对那个时代中国各地文明的印象。因为在当时的中国的各大文明区,基本上都是以某一种文物比较突出的,中原的殷周是大型的青铜礼器,而江浙的良渚是浩瀚的玉器,不晓得哪个文明是这么奢侈的金饰,古蜀国像一个谜,隔着重重的巫觋的迷雾,在一个个另类的造型之中,任后人去揣摩。 
很嘻哈的一个面具
三星堆文物给我最大影响的就是那个大铜立人和青铜神树,这大约是初中时就留下的影响。但一直也没有机会看到它们的真面目。去年辽博举行国宝展览的时候,三星堆来了几个神秘的纵目人面具,那是第一次近距离的观摩古蜀文明,而今天当我走进展厅的时候,立刻就被撼住了。那个高大的铜立人就站在第一个展厅中央,头戴着太阳冠,表情庄严而神秘,两手胸前似持某种神器之状,身穿一袭长袍,质感而曼妙的身姿,果毅的站在神台之上,他是谁呢?那手中的神器又是什么呢?他又在演说着什么呢?整个三星堆都是古人对神灵的顶礼膜拜,在古蜀国这个难见天日的盆地里,他们憧憬着生活。他可能是一位国王,也可能是一位巫师,但我觉得在那个时代,国王与巫师原本就是合二为一的,国王本身就是一个大巫师,在他的背后养着一个庞大的巫觋队伍,他们共同支撑起这个广博的国度。那他又在对天祝告着什么呢?是国力衰弱,需要天神之力相助么?是外族入侵,国家蒙难么?是洪水来袭,却不知道如何处置么?两个庞大的神秘的祭祀坑,丰厚奇异的祭祀器,都被认为打碎放入坑中。一层层的放下去,显得那么井然,显然这是一个很安静和平的祭祀活动,应该是在一个比较和谐的时代举行的事情。但有一个很难解释的问题,三星堆文化无论对应着哪一位蜀王文化时期,祭祀对于当时人都是家常便饭,看看当时中原殷周连生个孩子、害个头疼都要祭祀,而三星堆怎么就只有这么两个祭祀坑呢?它们是在一次祭祀活动后,一次性被投入坑中的么?还是时代累积,不断叠加的结果呢?

三星堆的大神树没有来沈,但神树上的飞鸟却飞来了,虽然不是那棵大神树上的,但这些千奇百怪的小鸟,造型都是很灵透的,邱登成介绍说神树上的鸟应该是太阳鸟,而这神树可能是扶桑、建木等神树的集合,是古人崇拜太阳的一个写照,与“十日”传说有关系。其实关于后羿射日这个神话,我是有自己的看法的,只可惜我并非学这个的,也为进行深究。在中国古代,太阳是人们进行计时的一个重要参考物,从“十日”到“一日”是否也代表着古人计时单位的一个变迁呢?俗话说:天上方一日,地上已千年。是否先古十日,与今日之一日等同呢?

那个夸张的青铜面具,突出的眼睛,张开的耳朵,一切都是那样的神秘和诡异,讲解员解释这就是传说中的千里眼与顺风耳。大概是可以解释的通的,眼睛像前努力突出着,是为了看得更远;耳朵向外支着,是为了听到更多的声音。但应该不完全是这些,它更多的是蜀人的一种意愿,或者是蜀人与自身形象的一种抽象。三星堆是一个崇拜太阳的文明,太阳在三星堆随处可见,但是这一个如此重要的神灵却在川蜀大地上极为少见,以至于蜀犬吠日。这种柱状的眼睛可能就代表着一种急迫盼望看见太阳的心情,也是沟通天地的一种象征。而耳朵对于古人一样极为重要,古人常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可见眼睛与耳朵在古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古蜀人是自岷江上游而下的纵目人,今天的羌人还认为自己是纵目人的后代呢。这种奇怪的眼睛可能也有某种程度的写实。同时,仔细看甲骨文中的“蜀”字,在我看来,就是一只眼睛和一支耳朵的巧妙结合,这大约说明古蜀人给殷商的印象主要来自于他们的眼睛和耳朵。古书上说古蜀人不晓文字,那么古蜀人应该是处于一个口耳相传的时期。这当时的蜀地到处都是猛兽,大象、野猪之类到处都是,因此蜀人就必须时刻保持着警觉,眼睛与耳朵都是第一位的重要。

象牙
金沙遗址相对于三星堆文物的庞大来说,显得有点小家子气,无论从造型还是形体上,都无法与三星堆相媲美。但应该承认金沙是三星堆文化的一个延续,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诸多的一致性和相承性。金沙文物给我最大震撼的是那根庞大的象牙,我只能用庞大这个词来形容它。据那位副馆长介绍最长的一根象牙长一米八多,比我还要高两头的象牙,那这头大象该有多大呢?我至于它岂不是真的就成了矮人摸象的感觉了。还有一个玉琮,馆长介绍说它是良渚文化的产物,可它又是如何溯江而上的呢?我特别喜欢这个外方内圆的礼器,还曾经为了它泡在图书馆里一个多星期,把所有关于它的书报看了一遍。真的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这是一个非常让我感动的文物。当然对于金沙而言,那个最让世人赞叹的应该是那个太阳神鸟了。四鸟环日,它现在已经是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了。一轮太阳像四方发射了源源不断的光芒(共12道芒),四只三足乌环日而飞。不知道它为什么是12道芒,12是个很神秘的数字,一年有十二个月,金陵也只能有十二钗,至于这里的十二道芒到底象征什么,尚未看到相关研究。

四鸟环日
从三星堆到金沙,似乎蜀国的国力在衰落,因为金沙已经没有了三星堆的大气。据某学者研究说,金沙是三星堆人逃难中建立的一个文明,那么这个文明又跑到了哪里了呢?对于今天的川蜀人来说,又留下了些什么呢?难道仅仅是一个遗址,一堆文物,一个写了五千年的“蜀”字么?中国文化研究中,有一个说法是中国古文明其实以今天云南北部和四川西部为重的文明的外散,因为中国古代的神话及人物基本都与这一文化地域相关,当年的重灾区不就是大禹的故里么。那么古蜀国的文明它到底扮演着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它虽然分量很重,但似乎尚不足以撼动中原那个知文懂礼的殷周王朝,难道这个距今约四千年的文明已经过了向外扩散的火候了么?从古蜀文明的一路南迁,当然可以说是人们对居住地最佳选择的不断变化,但洪荒、灾异、外地入侵说都被后人考证其中,而古蜀国的确是在强大秦国的铁骑之下被打垮的。据说逃到了今天的越南,建立了南阳(洋)国,后来又被南越国打败了,从而推出了历史的舞台。

我与人面具
古蜀,就像这眼前扑朔迷离的三星堆和金沙文物一样,人们解释不清楚,也看不明白。在参观的过程中,听到一些比较有趣的对话。一位年轻的母亲和儿子的对话,面对那一组人面具,其中只有一个面具上贴有金,那个儿子就问,为什么其他的没有?那位母亲不假思索的说,因为没有金了。看到那个铜太阳形器的时候,那位母亲拉着儿子说,来看看这个方向盘。也许这是有利于这个年幼儿子接受的,连专家都解释不明白的东西,也真难为这位母亲用这么通俗的带有调侃的意味的话来告诉儿子。
末了,希望自己明年可以站在故事的发源地重访这些老朋友。

小跪人

铜太阳形器

金沙出土的石蛇

玉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