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又一个文化遗产日

(2010-06-12 11:16:43)
标签:

文化遗产日

曹操墓

三国

大运河

高希希

潘金莲

西高穴

凉皮

赵云

西门庆

杂谈

分类: 【鸿爪记】

   

曹操高陵1号墓12日发掘墓主身份引猜测

曹操高陵1号墓现场

 

   又一个文化遗产日,这是中国的第五个遗产日,也是我的博客里记录的第三个遗产日。

   依稀还记得第一个遗产日,记得也是泛泛而谈;而第二个遗产日,则是在观看了一天的央视直播的“大运河”节目之后的感触,联系运河旁的家乡而写的;今天,所记录的第三个遗产日,看新闻上说今天各地都准备了丰富的文化节目,而最关注的是央视和河南卫视同时直播的曹操1号墓发掘现场,高希希的新《三国》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还是引起了一股三国热,这三国热是从去年的安阳西高穴曹操墓的晴天霹雳性的新闻开始的,今年1号墓的进一步发掘自然更是热点不断,备受人们关注。我想不管人们都怎么看曹操墓,但都足以证明人们对于三国这个金戈铁马的岁月的思恋和一股内在的潜流的英雄情结。

    不是英雄进不了三国的视野,也不会为我们今天津津乐道。无论是正面的,抑或反面的,也不论是男人,还是女人,或者是豪放的,还是委婉的,都给人一种英雄的感觉,而曹操就是这样个被历史推到反面的真英雄,带着一种“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豪情,时人难解,后人不解。原本我是不喜欢看三国的,因为那些铁骨铮铮的大丈夫都挥着丈八蛇矛枪之类的兵器吭吭哧哧的打个没完没了,硝烟弥漫,有点没有头绪,理不出谁是谁的,到最后看得我就没有兴趣,所以三国也是四大名著中唯一一部没有看完书的一部。但新《三国》却使我看完了这个三国,虽然它已经不是曹操的三国,而是高希希的三国,带着今人对古人的揶揄,但陈建斌的曹操还是给我很大的感动,尤其是他每每笑起来的时候,总让我感觉有种潜在的气场在打动着我。

    好像跑题了,呵呵。现在好像已经进入了消费文化遗产的时代,曹操墓也是一样,网上报道西高穴“曹操牌凉皮”已经热销了。真是有点不可思议,也许曹老爷子压根都不晓得凉皮是何物,但后人的爱好偏要给个古人招牌,还吵闹的热乎乎的,这就是噱头,就是效应,名人嘛,浑身都是宝。看看眼下各地的名人故里之争,李白、赵云故里之争还可以被认可,西门庆之类的故里之争就有点太不伦不类了,是不是哪天也会有政府提出潘金莲故里,李瓶儿故居、潘巧云故里之类的呢,到了那一步,可能也会沦为像某城市的招牌——“一座叫春的城市”一样的笑话。文化遗产本来就是前人普及给后人的,是中国人精髓里最活跃的东西,非要去加个稀奇古怪的标签,标榜着今天恩恩爱爱,总带有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

    今天本来是想去沈阳故宫看一看的,据说去年遗产日的时候,故宫上午不售票,免费游。这很难得,沈阳这地方就没有个卖学生票的地方,所以故宫也只能隔墙兴叹了。但最后还是没有成行,一是身体尤其没有状态,昏沉沉的,都走不稳路;二是天公不作美,飘起雨来了。只好再回到蜗居的地方,看曹操墓的直播。

    遗产日,你做了什么关于遗产的活动?分享一下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