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导师打电话说下午要开会,议题就是我们的论文。于是,赶忙通知女生她们,并且叮嘱带上从导师那里借来的文献类的书籍,要看点儿,心里至少有点儿数。这个电话是一波三折,因为开会场所有问题,时间也一换再换,没办法也只能一通再通。
下午四点许,地点成教院会议室,开始了我们的“会议”。其实我们没有什么可说的,关键是竖起耳朵听就可以了。导师大约从昨天也发现我们其实没有很好的明白他的意思,于是这次干脆分条缕析的交代了。只是有点不明白,他似乎没有考虑章节的问题,中间的一部分太大了,无论选择以哪一个作为第一分类标准,都会显得很庞大,大得会让人感觉很臃肿。文献的形式,这个概念很特别的,网上我没有查到相关的论述,只有一个形制,而导师竟然让将形制放到形式中去,显然这是一个种概念和属概念的问题。乱。面对我们的问题,其实回答的也蛮苍白的,模棱两可的回答,其实只会让我们更疑惑。他总觉得我们是没有看过相关书,可是即便是我们提出了相关的问题,也基本得不到多少肯定的回答。我们的论文也就是我们的论文,与别人都没有关系,耐心啃吧,
导师显然很不满意昨天我的表现,话语中充满了对我昨天表现的不满,太令人失望了,其实也是我的感受。看来以后这种抛头颅的事情是用不着我了,不知道是不是一个好事,但愿它是。因为也许我只能是一个谋士,在围屏背后议论出招就可以了,至于前台的针逢对决就交给别人吧。一个人总是发挥自己的长处好。庆幸吧。
开完题,清晰了不少,至少不会想着什么载体、形制、文种乱七八糟的东西了,感觉就像大杂烩一样,可能就是东北的乱炖。现在终于大致明白该怎么做了,这是一件极好的事情,好好做吧,完事就没事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