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做了什么,混沌的一片,这就是我这两天,超级混乱的两天。看完了纪录片《问道武当》,真为那些道士们感动。“道法自然”的营造法则更成为武当山八宫二观情景交融、至今仍未人们赞叹不已的不二法门。道家是中国传统文人内心的一丝飘逸的悸动,在被案牍压迫变异的神经里,跳动成一道自然的风景。在这个属于自己的内心世界里,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安宁和平静。大约是看这部纪录片的缘故,这两天竟然听了不少的道教音乐,当然也以与武当http://www.chinawudang.com/wdwzb/zcg/photo/jin/zhenwu5/w_1.jpg山玄武大帝崇拜为主的音乐。提及道教音乐我一点都不陌生,家乡山上的吕祖祠道教音乐亦仙亦幻,历代骚人墨客在崖壁上留下了诸多的美好印象,而那块“步虚声”的题记则是对道教音乐的绝顶赞美。恰好母校就在山脚,每天都去山上跑玩,因而倒是时常聆听。不过吕祖祠的道教音乐是祭祀吕洞宾的。武当山用一座山祭祀玄武大帝,历代皇家都把这里作为皇家道场,可真够奢侈。不过也真的很可笑,一个北方神却在南方发扬光大,而且从武当山到云南到台湾,玄武大帝都成为他们的保护神,朱雀神哪里去了呢?这只漂亮的朱雀为什么没有飞跃秦岭淮河到辽阔的北国一展风采呢?从这里是不是也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文化是一种以北方文化南传为主流的文化形式呢?没有研究过,也许以后会去做,姑且这么先悬着吧。
听完了道教音乐,当然也忘不了佛教音乐。《大悲咒》肯定是最受欢迎的一曲佛教音乐了。记得上次班里集体去天华山游玩,晚上在汤沟吃饭时,有一女生突然说自己特别喜欢听《大悲走》,还特意买了盘回家听。当时很诧异,因为之前我也听过,当然不是故意去听的,而是不得不听的。那时候住在佛寺附近,那个佛寺香火很盛,所以佛乐盈耳。可那是我基本没有听下去过,可能跟当时自己的心态有关。不过这两天晚上倒是很安静,静静的聆听来自南海观音的福祉,一遍一遍的听下去,某些地方竟然能够跟着唱下来,他们都很诧异,说我超级有佛缘,我也附和说等老了出家去。无论佛教音乐还是道教音乐,都给人一种美的感受,尤其是原生态的道教音乐,在法事中吟唱着,钟钹齐鸣,犹如回归自然,陶醉期间不觉烦恼已去。
http://www.chinawudang.com/wdjhb/upload/20040622082423.jpg
(南岩风光,上图为元代铜塑玄武大帝像,图片均来自中国武当网)
毕竟自己还是世俗中人,来不得那份跳脱,昨晚还是关注了《梨园春》的比赛。听戏,我几乎每个周末都会静静的守候。老倪明显老了,有些程序都记不明白了,话也说得不利索了。可似乎梨园春并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替换,毕竟老倪那是老江湖了,再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倪偶尔的那种接不上话倒成了倪式幽默的外延。很高兴又看到了银环妈的扮演者杨华瑞老师,应该有快七十岁了吧。看上去还很年轻,精神很好,看见她就很容易想起《朝阳沟》中一蹦三尺高的银环妈的形象。参赛的选手发挥的都很不错,至少很公正吧,其中对开封“第一楼”的那个女黑头的保护政策,我觉得很值得赞赏,因为之前的比赛中有太多的优秀的选手被刷下去,而一些很一般的则晋级,这太不正常了。我觉得有必要的话,可以给之前比赛落选的优秀选手如李高强、张浩、李媛媛等,否则就会有太多的遗憾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