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愁多焉得玉无痕——试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 三

(2009-05-06 21:53:20)
标签:

红楼梦

贾宝玉

林黛玉

牡丹亭

西厢记

贾政

晴雯

宝钗

葬花吟

袭人

文化

分类: 【书蠹记】

  随着爱情的深入,情感将会变得更加细密与深邃,生命里那个未知的世界将逐渐打开,更细微的能量得到触动,开始运行,它将带来更深刻更敏锐的觉知。爱情中那灵魂深处相知的欢欣与孤独的痛苦都会变得更加强烈。这时的爱情将不再是初恋时清澈温软的小溪,而已是滚滚而来的江河之水,她不但具备了深度和广度,也变得更加的丰富深厚。她将给我们揭示出生命更宽广的意韵,人生的况味都会在爱情中一一示现。

  每个人都必须独自前行,没有人可以与你同行,即使在爱情中,即使你们已是恋人,对爱情的探索却只能独自完成。恋人们或许会在终极的爱里相会,或许会在半途中退却或是迷失。爱情从来都很稀缺,她高贵神圣,想要追求爱情就得要具备非凡的勇气和力量!男子和女子在爱情中走的是不同的路径,他们时而相聚时而分离,相聚时有灵魂的欢畅和惊喜,分离时又有无限的惆怅与猜想,在这缠绵的纠葛中爱情的花朵摇曳多姿。

  宝黛的爱情在他们生命的每一个层面中舒展着,缠绵摇曳,让我们领略到爱情的无限风姿。身处于爱情中的人能触摸到生命中最深刻的孤独,当你落入这孤独的时刻,一扇通向宇宙的秘密大门将会打开。如果你能在此刻驻足,不是因恐惧而逃跑,那么因情悟道的转变即将发生!你将跨越小我的局限,向更深刻而广博的爱迈进,真正的爱情,那生命中最大的奇迹就会发生!这神圣的爱情具有对爱人生命最深刻的怜惜,这怜惜会变成恒久的爱意源源不歇,这爱是完全的给予,她充满慈悲和无法退却的热情。爱情的探索必须独自完成。我们暂且放下宝黛相见的甜蜜,且来看一看他们在爱情中是怎样孤独的探索与前行的。

1

  黛玉这个柔弱的女子在爱情的道路上走的坚决而悲壮,她旁然别无它物地向情的深处走去。当黛玉的痴情一次比一次更浓更深的时候,她的眼泪却变得孤独而沉默了!黛玉的眼泪虽更多了,但只是独自的默默的流,这眼泪凝聚着生命中太深的愁苦、太浓的痴情,这愁苦无从化解,这痴情无法诉说,它只能化作眼泪,默默地在自我的心中流淌!

  黛玉是因情而生的,她的整个生命都是在爱情中舒展的,因此她的爱情便充满了生命的力度,她通过爱情对生命的探索也更加深入。世间万事万物中都隐含着真理,即使在最令人痴迷的最个性化的爱情中仍然无处不在地示现着宇宙的实相。黛玉敏感而痴情,我们来看她是怎样独自在“因情悟道”的路途中艰难而痛苦的跋涉的。我们且先来看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黛玉对生命的无限感慨:

  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又听见众姊妹也不在房,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只是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正是:

    妆晨绣夜心无矣,对月临风恨有之。[39]

  在黛玉情浓意愁之时,《牡丹亭》的诗句悠悠的吹入耳中,便在黛玉心底勾起了缠绵不尽的情思,无从诉说的满腔愁思在此处得到了共鸣。在柔情万种、闲愁难诉的香艳诗句之后,人生的况味更是令人惆怅徘徊,这些优美的诗句清晰地示现了生命的无常与无奈、凄美与感伤,这一切怎能不令黛玉为之震动呢?这震动会引起一次思维和情感上的波澜,这波澜将会直击灵魂的深处。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人生的无常无法躲避,一切美好的都将坏灭,这怎能不令人感慨惆怅呢?沉浸在爱情之中的黛玉此时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这八字,隐藏在其间的无限禅意与虚无,怎能不令黛玉为之心动神摇呢?又有“你在幽闺自怜”之句,这深深的孤独与情感的缠绵,怎能不勾起黛玉心底郁结的情思呢?再想到“水流花谢两无情”等句,这如花的美貌、似酒的浓情,竟都无法久住不坏!人生的无常、青春的易逝被这缠绵的诗句引向了真境,生命的短暂和无可回避的单独都这么清晰可见了,而这一切终将都会化入虚无。这一层层情感的推求,怎能不令黛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呢?黛玉的眼泪一次比一次更具有丰富的内涵,而这次眼泪具有了生命最深的况味,这眼泪开启了我们每一个生命最深的感伤,这感伤无以言表。在此时只有黛玉的眼泪能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灵魂息息相通!难怪蒙本在回末评道:“开楞严之密语,闭法戒之真宗,以撞心之言,与石头讲道,悲夫!”[40]

  几句戏文中的浓艳辞赋在黛玉的心中掀起了层层波澜,对生命深深的思索与感伤便不可遏止。生命的成熟会使情感变得深沉,黛玉这深沉的情感因爱情的触动将怎样展现她对生命深邃的思索和力度呢?

  在宝玉因忘情冲口说出那句“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的话语,惹得黛玉又恼又哭,正在不可开交之时宝玉被袭人叫走,回说贾政要见。这让黛玉完全忘记了自己的气恼,只是揪着心为宝玉担心了一日。真正爱情的发生会使沉浸在爱情中的人达到忘我的境界,对恋人最深刻的爱怜将会超越一切而存在!

  我们此时再往下看:

  却说那林黛玉听见贾政叫了宝玉去了,一日不回来,心中也替他忧虑。至晚饭后,闻听宝玉来了,心里要找他问问是怎么样了。一步步行来,见宝钗进宝玉的院内去了,自己也便随后走了来。刚到了沁芳桥,只见各色水禽都在池中浴水,也认不出名色来,但见一个个文彩炫耀,好看异常,因而站住看了一会。再往怡红院来,只见院门关着,黛玉便以手扣门。

  谁知晴雯和碧痕正拌了嘴,没好气,忽见宝钗来了,那晴雯正把气移在宝钗身上,正在院内抱怨说:“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叫我们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觉!”忽听又有人叫门,晴雯越发动了气,也并不问是谁,便说道:“都睡下了,明儿再来罢!”林黛玉素知丫头们的情性,他们彼此顽耍惯了,恐怕院内的丫头没听真是他的声音,只当是别的丫头们来了,所以不开门,因而又高声说道:“是我,还不开么?”晴雯偏生还没听出来,便使性子说道:“凭你是谁,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林黛玉听了,不觉气怔在门外,待要高声问他,逗起气来,自己又回思一番:“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如今认真淘气,也觉没趣。”一面想,一面又滚下泪珠来。正是回去不是,站着不是。正没主意,只听里面一阵笑语之声,细听一听,竟是宝玉、宝钗二人。林黛玉心中益发动了气,左思右想,忽然想起了早起的事来:“必竟是宝玉恼我要告他的原故。但只我何尝告你了,你也打听打听,就恼我到这步田地。你今儿不叫我进来,难道明儿就不见面了!”越想越伤感,也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

  原来这林黛玉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不期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楞楞飞起远避,不忍再听。真是:

    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

  因有一首诗道:

    颦儿才貌世应希,独抱幽芳出绣闺;
    呜咽一声犹未了,落花满地鸟惊飞。
[41]

  黛玉为宝玉担心了一日,晚上前去探视却吃了闭门羹,再听到里面宝玉和宝钗的笑语,试想谁受到如此大的情感落差,能不有所感有所叹呢?何况个中人黛玉,又是千古未有的一等风流多情人物,此时黛玉怎能不哭得悲戚呜咽呢?情种每每遇事均与凡俗之人不同,总是要反复推想、感慨缠绵,敏感的心灵即使遇到最细小的触动,也会在情感中掀起洪浪巨涛、拍击和震撼着心灵的深处,促使着生命在苦难中成长成熟。

  黛玉怀着对宝玉满腹的怜惜与痴情而来,却受到如此的冷落与挫折,这情思怎能不化作一腔的愁绪滚滚而来?黛玉先是想到自己身世的孤苦,再又心里埋怨宝玉对自己的不解。这一悲一怨,使得黛玉对无依无寄生命的感伤越发深沉惆怅。痴情遭到如此冷遇,以往的浓情竟也都尽付东流了!生命和情感无处可依的凄冷,这深深的生命的单独与无人怜惜的愁闷,怎能不使黛玉“越想越伤感,也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呢?脂评在此处无不感慨的评道“可怜杀!可疼杀!余亦泪下。”[42]这悲戚是黛玉生命深处的凄凉之音,这悲戚也是我们每个人生命深处的凄凉之音,这悲戚是一切个体生命深处的凄凉之音!她向我们揭示了易逝生命的孤独与悲伤,那正是“呜咽一声犹未了,落花满地鸟惊飞”。生命中那难解的惆怅,令我们每阅此处时都会有与脂砚斋相同的感触:“每阅此本掩卷者,十有八九不忍下阅看完,想作者此时,泪下如豆矣!”[43]

  生命深处的悲伤无以言表,不如我们在此处静默,为此情一哭!

  黛玉这无法化解的痴情如同醇酒一般,经过时间的酝酿,将会变得醉魂摄魄。黛玉经过一晚的悲伤感慨、痛苦难眠之后,第二天她的那首《葬花吟》便从胸中喷薄而出了!这首诗成为《红楼梦》中诸多诗词的冠首,总摄了如花似玉的女儿们不幸的命运,发出了超越时空的对生命与青春无限惋惜与眷恋的悲音,这悲音将弥漫在历史长河之中,久久不会消散,这悲音震动着每一个生命灵魂的深处。在这悲音之后,她向我们示现了生命的无限密意,领悟了此诗的深意,生命将会在直视单独与空性的实相中得到一次爆发,对一切有情深深的悲悯将会到来,你的爱将获得更大的力量,她将化现为广大而恒久的慈悲,这慈悲将会超越小我的得失、超越命运的苦难、超越于生死之上,变成永恒的存在与给予!爱情也会在这巨大的伤痛之后得到新生,步入慈悲,展现她真实而美丽的姿容!

  我们再往下看,第二十七回《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宝玉因不见了林黛玉,便知他躲了别处去了,想了一想,索性迟两日,等他的气消一消再去也罢了。因低头看见许多凤仙石榴等各色落花,锦重重的落了一地,因叹道:“这是他心里生了气,也不收拾这花儿来了。待我送了去,明儿再问着他。”说着,只见宝钗约着他们往外头去。宝玉道:“我就来。”说毕,等他二人去远了,便把那花兜了起来,登山渡水,过树穿花,一直奔了那日同林黛玉葬桃花的去处来。将已到了花冢,犹未转过山坡,只听山坡那边有呜咽之声,一行数落着,哭的好不伤感。宝玉心下想道:“这不知是那房里的丫头,受了委曲,跑到这个地方来哭。”一面想,一面煞住脚步,听他哭道是: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掊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宝玉听了不觉痴倒。[44]

  黛玉这从胸中喷薄而出的《葬花吟》,缠绵悱恻、反复感慨,展现了敏感生命极为复杂丰富和惆怅悲愤的情感,随着一句句诗词在情感上的推进,对生命归宿的探求也在层层深入。那怜春、惜春、恼春,对红颜易逝、生命飘零的感伤,与无人怜惜的凄冷、风刀霜剑的炎凉和净土难觅的悲愤,层层叠叠的在心头翻涌,这波涛一浪高过一浪,使得满腹的愁思象横天的飞瀑,直泻万里!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怜惜春花的浓愁满腹满天,将我们带入了飞花落红的暮春时节,这飞红弥漫着的愁绪将黛玉淹没,也将读者淹没!“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暮春的浓愁化作无限惋惜与怜爱的葬花之举,此情此痴绝响千古!满地的落花让黛玉不忍践踏,可柳丝榆荚却没有这样的情谊!“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这样的无情怎能不让人感慨悲愤呢?可偏偏不只是柳丝榆荚无情,梁间的燕子亦是无情“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梁间的燕子因春而来,用香泥筑起的新巢犹在,但对此时漫天凋零的飞花却无心眷顾,这样的无情凉透肺腑,这样的无情实在难诉!这样的无情虽已让人深深的感伤与悲愤了,可还有“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凄苦。黛玉一次次深入的思索与情感的层层递进,使得悲愤感伤之情已到了无以言表的深处,一个情感的高潮在此处被掀起!此时那句“红消香断有谁怜?”的感叹不仅是黛玉的肺腑之音,这无法排遣的浓愁与痴情也从我们的肺腑中流出!谁说此时只有黛玉的眼中有泪,难道我们读者不也是泪眼婆娑、情不可止了吗?

  一朵花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在万古长空的宇宙中,人何尝不象一朵花一样刹那即逝呢?艳丽的桃花会随风而落,难道我们的青春与生命就不会随时飘落吗?人的生死和花的开落在本质上难道是有区别的吗?这样的区别可能只是“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的更深惆怅。一朵花的命运与人的命运交相呼应难分彼此,“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这是对花的感叹,更是对我们人类每一个个体生命的感叹!“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面对花的开谢,领悟人的生死,从对花的惋惜之情,得到了对自我个体生命与命运的感慨,再又推到对一切有情的无限伤怀,这感慨缠绵之意怎能不愁杀这个葬花人呢?由此而来的眼泪定当颗颗都是深红的血泪!我们刚刚还是泪眼婆娑,但读到此处定然已是泣不成声了!

  即使我们已经泣不成声,可黛玉的惆怅缠绵之意仍郁结在胸中未得尽情发散。“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虽然葬花已毕,残红已得到了干净的去处,可葬花人的浓愁仍在继续蔓延,伴随着孤灯冷雨,胸中那种种伤神之事,铺天盖地而来,难理难断。“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是怜、是恼、是来、是去、是无言、又是不闻,这纠葛着的情感层层来去,反复在胸中翻滚。这翻滚的情感又将黛玉带入了伤感的昨宵,那无法言说的痴情与伤怀,此时是挥之不去的惆怅,在胸中隐隐作痛,“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纠缠着的情感与思想,伤害着黛玉本来清净澄明的精神,使她辗转难眠!难道黛玉错了吗?直入痛苦的深处需要有巨大的勇气和力量,将痛苦穿透将会有另外一个世界展现!如果我们选择逃避,那么痛苦这道黑色的围墙就会始终竖在我们的面前,使我们身陷其中不能自拔!所以,身陷情感的巨海,最好能象黛玉这样对痛苦无所畏惧,直入这巨海的深处,直入漩涡的中心,受困的生命必然会从上面超然而出,东南西北的围困不能堵死全部路径!“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这是黛玉通过探索而得到的出路,这出路使得黛玉顿时从痛苦的纠缠中超拔而出!

  可这超拔而出是生命的至境吗?黛玉在痛苦探索之后的得到,却转瞬即逝了!“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这样对灵魂的拷问不可躲避!这拷问是整首诗歌的灵魂,也是整首诗歌的高潮,这样的高潮向我们示现了一个生命探索的瓶颈,因为它直指生命的空相!面对这样的空相,这生命的实相,无处可依的生命的去处应该在哪里呢?“质本洁来还洁去”才该是我们一切生命真正的归宿吧。黛玉这因惜花而来的对生命的感叹,带领着我们进入了那个永恒的虚空!这虚空并非死寂,而是能孕育一切生机的本初,这虚空是我们一切生命的本原,也是我们一切生命的归宿!懂得了永恒的虚空,对短暂的拥有,我们现在的生命、我们所拥有的爱情、我们当下所拥有的全部生活,这时我们都将会有更深的感触。这感触让我们对生命将会倍加珍惜,使我们会珍惜一切因缘,珍惜现在所有的存在。有了这样的了悟,黛玉的情感将会变得更深更浓。“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样的感慨将直触灵魂,这样的感慨将带给黛玉一次情感的颠峰体验,这样的感慨也将我们带入了情感的高潮!黛玉的诗句将生命的艳丽直指向了永恒的虚空,读到这里那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45]的法语不禁在我们的脑海久久回荡!只有在透彻了生死之后,透彻了存在和虚无之后,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生命,才会真正懂得我们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黛玉的诗歌将我们带入了浓情的高潮、生命艳美与幻灭的高潮,无法化解的愁情意绪向我们席卷而来!在这慷慨悲壮的哀音之后,她直指生命的空相,那永恒不变的宇宙之源、生命之源!

  诗言已尽,余味无穷!读完《葬花吟》之后,怎能不令我们感慨良久呢?那诗句之后的无限意韵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的。难怪脂评在此后批道:“余读《葬花吟》至再至三四,其凄楚感慨,令人身世两忘,举笔再四不能加批。有客曰:‘先生身非宝玉,何能下笔?即字字双圈,批词通仙,料难遂颦儿之意。’”[46]文字仅仅只是一种方便,它有太大的局限,待到生命的真意示现之后,它便一无用处了!《葬花吟》所给我们示现的生命真意更在言语之外的静默之处,那空性与悲心双运的无限密意只可神会!

  我们再来看宝玉听了《葬花吟》之后又是如何:

  话说林黛玉只因昨夜晴雯不开门一事,错疑在宝玉身上。至次日又可巧遇见饯花之期,正是一腔无明正未发泄,又勾起伤春愁思,因把些残花落瓣去掩埋,由不得感花伤己,哭了几声,便随口念了几句。不想宝玉在山坡上听见,先不过点头感叹;次后听到“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句,不觉恸倒山坡之上,怀里兜的落花撒了一地。试想林黛玉的花颜月貌,将来亦到无可寻觅之时,宁不心碎肠断!既黛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推之于他人,如宝钗、香菱、袭人等,亦可到无可寻觅之时矣。宝钗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则自己又安在哉?且自身尚不知何在何往,则斯处、斯园、斯花、斯柳,又不知当属谁姓矣!因此一而二,二而三,反复推求了去,真不知此时此际欲为何等蠢物,杳无所知,逃大造,出尘网,使可解释这段悲伤。

  正是:花影不离身左右,鸟声只在耳东西。[47]

  正如脂评所言:“非颦儿断无是佳吟,非石兄断无是情聆。”[48]宝玉听了黛玉这悲愤缠绵的《葬花吟》之后,这个天性聪慧灵秀之人怎能不有感有思有悟呢?“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样的诗句让宝玉先从黛玉的花容月貌想起,想到黛玉的花容月貌有一天无可寻觅,那么大观园中女儿们的花容月貌也都到了无可寻觅之时,那么自身又会在哪里呢?自身尚不知何往何在,那么眼前的这一切难道都是真实不逝的吗?宝玉这样反复的推求,超越了时空,使他透彻了世间的真假有无,小我顿时在广博的宇宙与时空中失去了,融入了恒久的虚空,这可真是“逃大造,出尘网”了!脂评在此处道:“非大善知识,说不出这句话来”[49]真是评得甚确!黛玉的《葬花吟》和宝玉的有感有悟,整整一大篇的缠绵与高亢,在“花影不离身左右,鸟声只在耳东西”的禅语中收住,这样一种面对存在无一丝执着的坦然,也许才该是我们享用有限生命的姿态吧!

  没有开悟的人是无法懂得爱的真谛的,真正的爱是生命成熟的硕果。爱情的深度和广度是和生命同等的,爱情中的磨难促使着生命成熟,成熟的生命才有力量享用爱情的果实。宝玉和黛玉在爱情中成长成熟,领悟生命的真谛,爱情是一个路径,一条通道,他直入生命的本原。对爱情的探索正如同对生命探索一样,需要强而深的生命力。宝玉和黛玉在这条情路上走得坚决而有力,他们穿透了生命中一切虚相和磨难之后,定当得到丰盈的收获。

  我们再往下看:

  那林黛玉正自伤感,忽听山坡上也有悲声,心下想道:“人人都笑我有些痴病,难道还有一个痴子不成?”想着,抬头一看,见是宝玉。林黛玉看见,便道:“啐!我道是谁,原来是这个狠心短命的……”刚说到“短命”二字,又把口掩住,长叹了一声,自己抽身便走了。

  这里宝玉悲恸了一回,忽然抬头不见了黛玉,便知黛玉看见他躲开了,自己也觉无味,抖抖土起来,下山寻归旧路,往怡红院来。可巧看见林黛玉在前头走,连忙赶上去,说道:“你且站住。我知你不理我,我只说一句话,从今后撂开手。”林黛玉回头看见是宝玉,待要不理他,听他说“只说一句话,从此撂开手”,这话里有文章,少不得站住说道:“有一句话,请说来。”宝玉笑道:“两句话,说了你听不听?”黛玉听说,回头就走。宝玉在身后面叹道:“既有今日,何必当初!”林黛玉听见这话,由不得站住,回头道:“当初怎么样?今日怎么样?”宝玉叹道:“当初姑娘来了,那不是我陪着顽笑?凭我心爱的,姑娘要,就拿去;我爱吃的,听见姑娘也爱吃,连忙干干净净收着等姑娘吃。一桌子吃饭,一床上睡觉。丫头们想不到的,我怕姑娘生气,我替丫头们想到了。我心里想着:姊妹们从小儿长大,亲也罢,热也罢,和气到了儿,才见得比人好。如今谁承望姑娘人大心大,不把我放在眼睛里,倒把外四路的什么宝姐姐凤姐姐的放在心坎儿上,倒把我三日不理四日不见的。我又没个亲兄弟亲姊妹。──虽然有两个,你难道不知道是和我隔母的?我也和你似的独出,只怕同我的心一样。谁知我是白操了这个心,弄的有冤无处诉!”说着不觉滴下眼泪来。

  黛玉耳内听了这话,眼内见了这形景,心内不觉灰了大半,也不觉滴下泪来,低头不语。宝玉见他这般形景,遂又说道:“我也知道我如今不好了,但只凭着怎么不好,万不敢在妹妹跟前有错处。便有一二分错处,你倒是或教导我,戒我下次,或骂我两句,打我两下,我都不灰心。谁知你总不理我,叫我摸不着头脑,少魂失魄,不知怎么样才好。就便死了,也是个屈死鬼,任凭高僧高道忏悔也不能超生,还得你申明了缘故,我才得托生呢!”

  黛玉听了这个话,不觉将昨晚的事都忘在九霄云外了,便说道:“你既这么说,昨儿为什么我去了,你不叫丫头开门?”宝玉诧异道:“这话从那里说起?我要是这么样,立刻就死了!”林黛玉啐道:“大清早起死呀活的,也不忌讳。你说有呢就有,没有就没有,起什么誓呢。”宝玉道:“实在没有见你去。就是宝姐姐坐了一坐,就出来了。”林黛玉想了一想,笑道:“是了。想必是你的丫头们懒待动,丧声歪气的也是有的。”宝玉道:“想必是这个原故。等我回去问了是谁,教训教训他们就好了。”黛玉道:“你的那些姑娘们也该教训教训,只是我论理不该说。今儿得罪了我的事小,倘或明儿宝姑娘来,什么贝姑娘来,也得罪了,事情岂不大了。”说着抿着嘴笑。宝玉听了,又是咬牙,又是笑。[50]

  也许爱情是生命里最大的虚妄,她的幽微之处正在于情思的绵密,而这情思又都是从虚空中来,从自我的妄想中来,牵情而动的一喜一怒都是即来即去、即生即灭的。“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51]这样对情痴们的深深劝慰难道不是充满着悲悯的意韵吗?

  爱情是了悟生命真谛的一个方便法门,经过喜怒哀乐锻造之后的情感,是淘尽了沙砾的爱情纯金!这爱情的纯金里不再有因小我的得失而来的苦痛,因为此刻这两性相吸的情感里已融入了广大的慈悲。这样的情感才是真正的爱情,这样的生命才趋向成熟。宝黛在经历了一次生命成熟的洗礼之后,爱情也变得成熟了,真正的爱情是超越了爱与憎的,这爱是完全的给予,是对对方生命最深刻的怜爱。那不曾徘徊过的情感,两个灵魂的相契与相依,在爱情历经诸多磨难之后,超越了短暂的痛苦与欣喜走向了永恒。

  我们且不必在这里赞叹黛玉的深情,也不必赞叹宝玉在爱情里的机变,我们只去直视宝黛两人的赤诚之心。黛玉葬花已毕正自伤感,忽又听到山坡上有悲音,看去竟是宝玉,随口道:“原来是这个狠心短命的……”刚说到“短命”二字,又把口掩住,自己抽身便走了。我们在这里看到的不该是黛玉的怨恨,而是更深的爱意,黛玉独自承担爱情的愁苦,却不愿也不忍给对方一丝的伤害。爱是生命里最为神奇的圣物,因为她可包容一切,而不会有丝毫的减损。在宝黛初次相见时,我们曾见到宝玉因黛玉无玉可对而泪流满面,那时他还是个孩童,而现在宝玉这个成熟的男子在爱情中“不觉滴下眼泪来”,宝玉此刻的眼泪一定不是轻易而来的!宝玉的眼泪里有一层比一层深的体贴,这体贴之情是从黛玉自来时一直到此时此刻,未有片时停歇的,可这体贴之情,因黛玉的不放心并未得到完全的相知,反倒使黛玉更添了无限惆怅,这怎能不让宝玉滴下泪来呢?宝玉先是从小时的和气说起,接着又为黛玉解疑,嗔怪黛玉将宝姐姐放在心上,祛除黛玉的心病。宝玉的话语一层层往自己心里说去,也一步步走进了黛玉的心里,“我也和你似的独出,只怕同我的心一样。”这样的相互怜惜正道出了宝黛的真情,可这样的真情难道黛玉真的不解吗?在爱情中宝黛都深深的体会生命的单独,因为这情思无处诉说,恋人若也不解,那么这满腔情痴就只能化作眼泪了!“谁知我是白操了这个心,弄的有冤无处诉!”宝玉的眼泪是因怜惜而来,因真情而来,因“白操了这个心”而来。读到这里谁会不为此情动容呢?再看黛玉“耳内听了这话,眼内见了这形景,心内不觉灰了大半,也不觉滴下泪来,低头不语。”再往下听去,黛玉便“不觉将昨晚的事都忘在九霄云外了”,爱情具有巨大的魔力,一旦真情得到验证,自己曾经经历的苦痛都会一下子烟消云散了,因为此刻对恋人的爱怜是超过一切而存在的!宝玉和黛玉已经进入了成熟的爱情,因为他们的爱都已进入了忘我的境界!

  爱情的一次苦难,就是一次轮回,我们看到了黛玉在情路上独自的跋涉,也看到了恋人间灵性相会的欣喜。这样的一次轮回使得黛玉的整个生命迈向了成熟,也使她的爱情更具有深度。爱情是完全自我的体验,如果你没有孤独,那么你又怎能懂得爱情的滋味?黛玉的爱情伴随着眼泪成长,伴随着眼泪绚烂。黛玉的爱情在孤独中酝酿成熟,在两心相契中绽放!

2

  灵魂必须独自前行,爱情的探索也是如此。黛玉在爱情的道路上走得坚决而无畏,她时而跌进痛苦的深渊,时而又站在欣喜的颠峰,她的爱情执著、浓烈、深沉而纯粹,这样的爱情探索有着女性的特质,她旁然别无它物,走在专一的路途上直去爱情的深处。男女性别上的差异注定了宝黛要在爱情的探索上走各自不同的道路,这样不同的道路使得爱情变得迷离而充满磨难,但也正因为这磨难,爱情才有无限的韵味与魔力。女人的爱情具有深度,如果她没有大力将爱情穿透的话,那么她的爱情将变得狭隘,爱将远离她的本意变成一种束缚与痛苦。男人的爱情具有广度,如果他没有大力将爱情深入的话,爱情将会失去,他会深陷庸俗的泥潭无力自拔。爱情高贵神圣,是世间最稀缺的情感,因为绝大多数人没有将爱情穿透的大力,他们在半途中迷失,无法享用爱情的果实。男女在爱情中注定会走不同的路径,爱情里这同中有异的探索,充满了磨难和坎坷,不具备强而深生命力的人只能徘徊在爱情的门外。宝玉和黛玉都是秉承了天地精华之气而来的非凡之人,我们在看过了黛玉因情悟道的独自探索之后,再来看宝玉在因情悟道的路上又是怎样徘徊前行的。男女性别特质的奥妙,将会在这不同的探索中向我们一一示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