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文涛:古籍数字资料应用与史学研究 (三)

(2009-04-19 17:02:36)
标签:

古籍数字化

历史

河北

师范

文化

分类: 【网贝记】

 

    越来越多的史学研究者对应用计算机的认识已经从简单的文字处理发展到文献资料的检索查询,这无疑是一种很大的进步。从提高研究效率和质量来说,满足于这种进步是不够的,我们应该努力提高利用计算机综合分析处理文字信息的水平,丰富研究手段,从检索查询的一般性应用向归类分析、综合统计的高级应用发展,增强从海量信息中发现知识的能力,积极主动地参与信息化与史学关系的方法和理论研究,深入挖掘蕴含在中国汗牛充栋的文献典籍中的知识宝藏。

    运用古籍数字资料必须要重视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摆正系统读书和按需搜集资料之间的关系。要论述某一个问题,即使将资料都搜集齐全了,并经过排比和取舍,最后得出了结论,这个结论也不能说准确无误。因为历史研究是一项系统而全面的学术活动,它不仅要有点,还要有面,有整体。如果我们不是从全局的角度去理解某一点,把视野仅仅局限于这一点上,就可能犯“一孔之见”的错误。外国人研究中国历史在搜集史料上用力甚勤,收获很大,但在对许多问题的论述上,往往达不到“鞭辟人里”的精深境界。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对中国历史缺少建立在大量感性知识上的理解。

我们现在研究古代历史,也存在着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应当对古代文献中最基本的史料有比较正确、全面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去搜集资料,去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这样,我们可能和别人搜集的资料一样,但因为我们有了整体的历史观念,在论述问题时,我们所站的高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就有差别了。目前,学术界仍然存在着先有观念、再找资料的错误倾向,这是应该杜绝的。有些人以检索代替研究,不核原文,不审背景,错谬频出。古籍数字资料全文检索库,是文史研究的丰富学术宝藏,入宝山而不取固然可惜;但要加工提炼,如果胡掘乱采,不仅浪费学术资源,而且破坏学术环境。浮躁和功利化倾向对文史研究质朴、严谨的学风是一种伤害,应当也必须进行纠正。纠正的方法应当是批评与引导相结合,正确的态度是,掌握先进的电脑网络知识,充分利用和享受信息技术和古籍全文检索资料为我们带来的方便快捷,把节省下来的大量时间用在资料的考订、分析和历史问题的思考上;扎实的学术功底非常重要,只有博闻强记,并加以融会贯通,才能提高我们的研究质量和效率,否则再先进的检索系统也只能是无的放矢。

 

收稿日期  2007—12—20

作者王文涛, 历史学博士,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