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晓雪:肆行无碍凭来去——试论富贵闲人贾宝玉 三

(2009-04-19 15:27:10)
标签:

红楼梦

贾宝玉

林黛玉

西江月

甄宝玉

贾府

通灵宝玉

贾雨村

文化

分类: 【玉面书生】

4

  宝玉已在我们的脑海里被层层渲染,但这个富贵公子到底是顽石还是美玉,我们还需得要亲见其风骨神貌,以完成我们的一个惊叹或是失望。不如让我们透过黛玉、那株绛珠仙草的眼帘看去:

  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心中想着,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一时回来,再看,已换了冠带: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10]

  这个宝玉外貌真是极好,果然如“宝”似“玉”,世间的富贵与魂魄里的风神让他一人占尽,口含美玉而诞更为其生命增添了无比的神秘与惊奇!看其相貌“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一个美貌的少年,一个富贵乡里的情种突兀于众人之上,清俊而艳丽的占据了我们的眼帘。看其举止更是“转盼多情,语言常笑”,这样一个绝美的宝物更有如此令人亲昵和喜悦的姿态、温柔而多情的品性,这人物怎能不令人一见便心生怜爱与倾慕之情呢?有了这样的爱慕,便令人止不住要去看他眼角眉梢边荡漾出的风情,而这一看定会再难忘怀!“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天然的风骚、万种的情思从宝玉的魂魄里荡漾而出,溢彩流华的环绕在眉梢眼角,成为一种独特而迷人的丰姿与气韵,这温柔的神采具有无比深厚而温婉的力量,能够径直进入你的心房摄取你的魂魄!这样的人间妙物我们从未见过!而这样迷人的风韵还并非是宝玉的全部,他更摄人心魄让世人望尘莫及的乃是他情思里的万象具足!“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试问这亦喜亦怒、亦嗔亦笑的完满具足我们何曾在人间见过,这样的风神只属于圆满了的诸佛与神圣,只可通过我们的想象完成!

  这是一个落入人间的如宝似玉的人中罕物!他的心神与风貌翘楚于众人之上,他在人间的畅游应该无比甜美与幸福吧!让我们往下再看:

  后人有《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其词曰: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11]

  悲哉!看了后人评宝玉的这两首词怎能不令人心中层层叠叠的涌出酸楚,眼眶里溢满泪水?宝玉在他出生的年代不被世人父母所理解,这是他生的孤独;而在宝玉的身后若干年,宝玉站在时空中永久的等待,生生死死芸芸众生无数,他仍旧不被世人理解,这是他死的孤独!在这里我们不仅仅是要惊叹宝玉的孤独,更要惊叹的是他的创造者曹雪芹的孤独!他替后人评价了宝玉,他透彻了今生的孤独和来世的孤独,但他仍将生命的激情、满腹的才思以及无限的悲悯,义无返顾、全然的浇灌在宝玉的身上!他燃烧尽了整个的生命,把他的灵与魂化做文字,留在这个有众多苦难的世界,留在宝玉的魂魄里,成为火把,成为不朽,这不朽是对人类不灭的悲悯,这是神圣的慈悲!他安住在孤独里永久的等待,等待某个生命通过这个火把被开启,等待某个生命通过这个火把而走向无限的明光与永恒!

  如果你能读懂这样无我的慈悲与大爱,那么你就能读懂世人的狭隘、迷茫以及全部不幸的根源,你就能够读懂洁净而丰富灵魂身陷浊世的永恒孤独。我们的人类社会被庸人主宰,充满了丑陋的欲望与强权的罪恶,而这些将会是永远的主流。在没有边际的欲望苦海里,太多的生命随波逐流,无知亦无奈的在其中沉浮,生命的至宝、那完满的自我他们从来都不曾碰触过,昏沉中迎接的是死神的召唤,生命在游历中积累的只是层层的伤痕与悲哀!这就是凡人的一生,昏沉迷茫的一生,觉者在其中呐喊,想唤醒那些沉睡的灵魂,但凡人觉得他们的呼喊太过异样,他们喜欢所有的人和自己一样卑微和庸俗,他们憎恨与自己的不同!觉者注定孤独,这是难逃的宿命;但觉者亦注定不朽,这是在黑暗中永不熄灭的指引;觉者用生命点燃这不灭的指引,用无敌的慈悲作为火把!

  谁会爱护自己完满的本性如同爱护自己的眼睛?谁会独自与庸俗而污浊的世界交锋,只为保有自己洁净的灵魂?谁会无所畏惧的探寻自由,征服出离轨道的恐惧?谁会挣脱世人的诽谤、前人的束缚,勇敢的活出自我?谁会昂起高贵的头颅,不在富贵与权势面前俯首?谁会超然于不幸与贫困之上,活出自己的恬静与悠然?谁会安住于自己的平凡,体验真实的生命,而不被功名的渴求驾御?谁会尊重怜惜一切的有情,而不唯我独尊?谁会坦然的面对生死,如同坦然的面对苦乐?谁会将自己全然的忘却,融入慈悲的给予?

  如果你不能,那么你就是凡人。如果你能,那么你就是觉者!

  在凡人眼里觉者的处境太过不幸,这不幸让每个人凡人异常恐惧!凡人看到觉者永远被见弃于世道,觉者永远孑然孤独,这样的孤独凡人无力承当,这是他们最深的恐惧,但走不出恐惧,生命才会被真正的淹没于不幸!凡人永远也无法解读觉者的快慰,这快慰的深广与宇宙连接,它有着无穷的深度和永恒,凡人的快乐与它无法相比,他们的距离远远大过一个乞丐和国王之间的差距!觉者体验了无与伦比的快乐,这无与伦比的灵魂深处的快乐不能为世人所知。因此觉者难抑悲悯,用慈悲点燃自己,想要引领迷途的众生看到这样的极乐!

  因此,宝玉在凡人眼里变得异类而难懂。他为何“无故寻愁觅恨”?他为何“有时似傻如狂”?生老病死的苦难,无尽的烦恼蹂躏着一切的生命,凡人无力抗争,昏沉的被困在其中,用昂贵的代价换取微小而转瞬即逝的快乐;或者将心灵的感触麻木,以换得卑微的生活。勇者孤独面对、独自思索、独自陷入、独自超越,他的愁与思属于自己,但亦属于整个人类。自由而无畏的探索充满风险,独自深入情感与灵魂的巨海就是独自进入了一个无边的宇宙,这似傻如狂是深深的沉浸,他完整的属于自我!勇敢的独自面对自我、面对宇宙,无所畏惧的穿透一切迷雾,在有限的生命里找到不朽,斩断无尽的烦恼轮回安住极乐,这样的无畏探索是“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的根本内核!

  这样孤独的探索除了自己再无人能够知晓和理解,但这样的探索完整的属于自我,也无须他人理解。因此无论世人评价宝玉“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也好,还是批判他“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也罢,或者有人更认为他“行为偏僻性乖张”是难以扭转而致命的缺陷,他不被世道所容已经完全无法救药!但即使如此,对于一个无畏的勇者,对于一个灵魂的觉者,他们的叫嚷都太过无力,他们无力将一个觉者拉入凡人的境地,“那管世人诽谤”是觉者灵性回归的坚决!

  “富贵不知乐业”是决不被富贵捆绑的自由,“贫穷难耐凄凉”是不灭的敏锐和觉知,无论身陷富贵或是贫穷,都未曾有过片时的麻木,都保有敏锐的警醒和觉知,全然的游弋于其中细品当下的苦与乐,但又不被其所困扰,生命无比鲜活。当下的感触永远是如此的崭新,这才是生命真正的获得,这才是真正的自由与超然!生命里这巨大的得到凡人无法企及更无法理解,在被损坏的大脑里总是祛除不掉矛盾与对立,好与坏、苦与乐、贫与富、穷与通,他们总是要徘徊于其间进行取舍与挣扎,因为他们不懂得这些对于生命都是一样获得,只有平静与坦然的将心胸全然的打开,才能领受生命里这无穷的恩赐,安住于永恒的和谐!

  世人对觉者也有真诚的感慨与怜悯,宝玉的清俊与才情世人无从否认,这样的才华令世人垂涎,只是人人都可惜他为何不将自己的才华用于功名和家国?“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这是世人对宝玉最真诚的惋惜。这惋惜里有着凡人与觉者不可逾越的一道鸿沟!即使用整个世界换取觉者片时心灵的宁静与自由,觉者也不会去交换。可怜的人们无从体验这样的极乐,他们更无法理解回归自我真实与价值的人,再也不需要这个世界所给予的成功抑或失败的评判,无论是家族的力量还是国家的强权都无法与这个人的自由较量!这是无所依附的绝对自由,完整的心灵的自由!这自由只属于自我的心灵,无法给予他人,这样的一个完美的世界凡人不可以企及!因为他们从不知道亦从不相信会有这样的一个世界存在,而且触手可及!于是他们错失了,被千百年来不变的轨道掌控了,被独自面对生命的恐惧淹没了!觉者在凡人们的眼里成为了“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这是绝佳的一个讽刺,亦是沉痛的一个悲哀!它变成觉者无法割舍的悲悯,这不灭的悲悯将会以慈悲的大力通过洁净的心灵得到永远的传承!

  觉者注定孤独,因为他的警醒与超然!世俗的力量再也无力将觉者拉回,因此,在无奈中世人将庸俗的力量寄予了他人,他们更愿意看到如同自己一样懦弱的人被污浊的俗世淹没,他们不愿与勇者站在一起刺痛自己的神经、唤醒麻木的灵魂、打碎虚幻的梦呓、站在真实的面前,这样的未知与崭新,令他们无比恐惧。因此,他们站在黑地,喊出蒙昧里的声音,去催眠那些新生的生命,“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1

  宝玉走向了一条通往自我觉知的道路,宝玉是如此的出众与不凡,但宝玉亦是微小的一个生命,如同你我。每一个生命都是红尘中的一粒微尘,都是整个人类中平凡的一员,但同时又都具有人类和宇宙的全部。每一个生命走向觉悟都要必经三步的跨越。从孩童蒙昧的“无我”走向“有我”的觉知,“我”与众不同,“我”的快乐、感觉、以及思想最为重要,大多数人都能够走向这种“有我”的觉知。最后二步的跨越最为艰难!从“有我”再次走向“无我”,这样的“无我”里再也没有一丝的蒙昧,这“无我”是如同一滴水融入大海的无穷,整个的大海都会变成“我”。这是最卑微的融入,这是息息相通的全部,通过打破“自我”走向无限,这样的一滴水将会永不枯竭!很少有人能够超越“我”的界限,这界限将“我”束缚在狭隘之中,将生命困在窄地,阻断了通向无穷的路径,只有大力者可以将“我”的阻碍击碎!完成了第二步的跨越,第三步将会自然到来,完美而独一无二的“真我”将会展现,每一个独特生命的根本价值将在“真我”中得到完满的实现与完成!至此,“我”才真正成就了“真我”,“我”才是决不同于其他生命的独一无二的“真我”,“我”才是融入一切万物与天地合一的“真我”!这是生命探索的最终归宿,实现“真我”是生命所能达到的最究竟最圆满的境界!

  我们该如何击碎“有我”的屏障,跨入“无我”的无限?无穷的宇宙对我们来说有太多的未知,在时空的数轴上是否还有其他的世界和我们的世界相似的存在?在过去、现在乃或未来以及不同的空间,是否还有其他的“我”存在?“我”是否是绝对的唯一?“我”是否也具备人类全部的普遍?是否会有相同的因缘在“我”和其他的“我”身上发生?“我”和其他的“我”是有着细微的区别呢,还是根本无有差别?

  这是一个关于自我更关于宇宙的问题,这是一个从有限走入无限的问题,这里面蕴涵了引领我们从“有我”走向“无我”的深刻启示!

  宝玉是“天下古今第一淫人”,宝玉是“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宝玉是衔玉而诞的下凡仙子,但宝玉是否就是绝对的唯一?让我们来挑战这样的一个概念!

  雨村笑道:“去岁我在金陵,也曾有人荐我到甄府处馆。我进去看其光景,谁知他家那等显贵,却是个富而好礼之家,倒是个难得之馆。但这一个学生,虽是启蒙,却比一个举业的还劳神。说起来更可笑,他说:‘必得两个女儿伴着我读书,我方能认得字,心里也明白,不然我自己心里糊涂。’又常对跟他的小厮们说:‘这女儿两个字,极尊贵,极清净的,比那阿弥陀佛,元始天尊的这两个宝号还更尊荣无对的呢!你们这浊口臭舌,万不可唐突了这两个字,要紧。但凡要说时,必须先用清水香茶漱了口才可,设若失错,便要凿牙穿腮等事。’其暴虐浮躁,顽劣憨痴,种种异常。只一放了学,进去见了那些女儿们,其温厚和平,聪敏文雅,竟又变了一个。因此,他令尊也曾下死笞楚过几次,无奈竟不能改。每打的吃疼不过时,他便‘姐姐’‘妹妹’乱叫起来。后来听得里面女儿们拿他取笑:‘因何打急了只管叫姐妹做甚?莫不是求姐妹去说情讨饶?你岂不愧些!’他回答的最妙。他说:‘急疼之时,只叫“姐姐”“妹妹”字样,或可解疼也未可知,因叫了一声,便果觉不疼了,遂得了秘法。每疼痛之极,便连叫姐妹起来了。’你说可笑不可笑?也因祖母溺爱不明,每因孙辱师责子,因此我就辞了馆出来。如今在这巡盐御史林家做馆了。你看,这等子弟,必不能守祖父之根基,从师长之规谏的。只可惜他家几个姊妹都是少有的。”[12]

  雨村口中这个异样的孩子就是与贾宝玉遥遥相对的那个甄宝玉。贾宝玉行为怪诞已令世人大大的惊怪与不解了,谁知世上竟还有个甄宝玉其顽劣憨痴、种种异常竟能和其成为一对儿,这一对儿交相呼应、难分你我,实在是如出一辄!难道世上有一个“真”就一定会有一个“假”与之相对?难道有个“贾宝玉”就一定也会有个“甄宝玉”与之相对?啊!这奥妙的无穷的宇宙啊!你到底有多少的秘密与惊奇?如宝玉这样的人间宝物竟都成双成对,那么如同我们这样的凡夫俗子更该是成堆成批的吧?在众多的生命中我们谁又能说自己就是绝对的唯一?“我”消亡在这无穷之中,消亡在人类的共性之中,消亡在眼耳鼻舌身意的空境之中,留下的只有真实,一切生命的根本真实!正如蒙本所批:“灵玉却只一块,而宝玉有两个,情性如一,亦如六耳、悟空之意耶?”[13]

  如果我们假设贾宝玉是宇宙中的一个点,那么我们也假设百年繁华的贾府是宇宙中短短的一根线;如果有个“贾宝玉”和“甄宝玉”相对,那么“贾府”也会有个“甄府”与之相对。如果促成两个生命的高度相似需要亿万种机缘,那么要促成两个家族的相似更该需要多少机缘?如果两个百年之家都会高度的相似,那么我们难道还能坚决的确认地球是宇宙中的唯一吗?神奇的造物,人类永远无法了知!

  如果我们无法否认会有一个或若干个与自己高度相似的“我”可能在时空的某一点上存在,如果我们亦无法否认有一个或若干个相似的家族在时空中的某一个片段中存在,那么我们就不可以回避这样的一个问题:是什么构成了人类如此的相似?是怎样共同而根本的内核,造就了繁华与多彩之后永恒的不变?我们需得要从自我的身上去发觉全部人类的共性,觉知与透彻自我的每一点欲望、喜乐、思维乃至心灵的全部运动的过程,“我”将会融入一切人,每一个人的每一丝波动都将全部在“我”的频率之内,而“我”的全部体验都拥有和每一个人对存在体验的最深刻共鸣,“我”与全部人类密不可分、完整为一,“我”的眼、耳、鼻、色、身、意与一切人的眼、耳、鼻、色、身、意以及受、想、行、识的生发都严丝合缝、完全同一。透彻了这一切,“我”便融入了“无我”之中,从有限进入无穷!于是,一滴水融入了大海,将永远不会枯竭!

  这是一步巨大的跨越,完全凭借孤独的自我完成!“我”需凭借心灵的独自探索而走入“无我”,从“无我”中走出的“真我”将获得人类的全部共性,并发觉和保有“真我”不变的、最为独特的个性。“真我”在此刻诞生,生命在此刻得到完满的舒展与全然的觉知,“真我”与宇宙交合,获得全息的极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