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苗寨·夜

标签:
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旅游摄影 |
分类: 竹杖笀鞋轻胜马 |
http://s12/mw690/4903b8fa4ce74f66bd65b&690
在古城古镇游玩,夜生活往往才是最吸引人的。陌生的地方在光影霓虹的点缀下,暧昧的气氛才容易达到高潮,才更容易满足一般游客放松或是寻找刺激的兴趣。大研束河凤凰独克宗莫不如此。
游玩古镇,若是不在当地过夜,会欠下一半的风景,西江也是如此。
只是西江的夜,比起一般古镇在酒吧里点起蜡烛,在门口挂个灯笼外要大气得多。晚上七点左右,家家的门外都会点上黄色的小灯。站在苗寨的对面的观景台,如繁星般的万家灯火便呈现在你面前。灯光可以大致勾勒出苗家人依山而居的轮廓,要是矫情一点,可以把这轮廓看成两个倒过来的心形。
山下的那条水旁也布置有灯光将岸边的一些房屋和树木照亮,绿的更绿,黄的更黄。虽然略显俗气,但要感谢这水,为灯光增色不少。颜色在如墨的河面上随波起伏,尽显灯光的曼妙妩媚。
此番偕领导游西江,第一个晚上,我们没有选择喧嚣的酒吧,而是在一位去古街旁琴吧小坐。琴吧的主人叫徐琴,江湖人称“琴姐”。我们和她认识,也只是去之前亲戚的介绍,踏进寨子后她便成了我们的熟人。
琴姐曾经经营过一个音乐学校,两年前到西江。白天,她在店面经营自己设计的服饰;晚上,她在琴吧门口竖起牌子,写道:琴姐下河洗衣服回来了。她就坐在自己的琴吧中抚弄她的古琴和古筝。来了朋友,她起身给大家准备水果、零嘴儿和茶。朋友聊天,她就回到座位上继续弹琴,并不插话。她的琴吧在古街的二楼,很少有我们这样的游客闯入,往来之人多是当地人,有再次开客栈的、有在此做生意的,还有拿着芦笙的苗族青年来找她切磋音乐。
琴姐很像书中所写的女子,虽年华不在,岁月却在她身上留下另一种风韵:安静、淡定、宠辱不惊,让人想到张爱玲说的“岁月静好”。但是眉宇间,你也能看出她的坚持和自有主意。琴姐的衣饰或许都是出于自己之手,深有民族之分却不失时尚,和跳那位跳孔雀舞的杨丽萍一样。这也透露出她的追求:在传统中求新,在喧嚣中求静。但是,我却感觉琴姐对于她自己追求的还差一点点不食烟火的“神性”。至于为什么?没和她深聊,我也不知道。
她告诉我们,曾经有一个上海男人在琴吧和她认识,此后一住便是几月。她想他是爱上他了。还没等我再问,她便轻巧地转移了话题。
琴姐好客,我们虽然只是来之前才认识,但她热心地给我们安排吃住的地方,在琴吧中招待我们喝茶。她说,我在西江这几天,如果需要,都可以说是她的表弟。果然,此后几日,我们吃喝住行,都打着她的旗号,所到之处,都给我们打折优惠。
离开西江的前一天晚上,我们去琴吧给她道别。前两天晚上,琴吧的人虽少,却也还有几位。这一晚,只有琴姐一个人在里面弹琴。我们刚说几句话,她便接了一个电话,是朋友到西江,她要去相聚。她邀我们一同前往,我们谢绝了。
“十一”黄金周结束了,西江夜晚的街道上只有我们三个人,大家互相抱拳道再见。
琴姐是一个有故事的人,记者和摄影师对这样的人是最感兴趣的。遗憾的是此番匆匆,初次相识,不能畅所欲言,下次相见则不知是何年了。
http://s3/mw690/4903b8fa4ce74c0392c62&690
http://s11/mw690/4903b8fa4ce74c031b92a&690
http://s4/mw690/4903b8fa4ce74c62d0f53&690
http://s12/mw690/4903b8fa4ce74c00c099b&690
http://s10/mw690/4903b8fa4ce74c6261359&690
http://s13/mw690/4903b8fa4ce74c02722bc&690
http://s1/mw690/4903b8fa4ce74c0051160&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