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蜀地(三)• 都江堰

(2009-08-02 21:56:24)
标签:

都江堰

地震

摄影

旅游

分类: 竹杖笀鞋轻胜马

      蜀地(三)• <wbr>都江堰

 

都江堰很出名,去年地震之后就更出名了!

余秋雨在他的散文《都江堰》中写道:

 

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 

  但是,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有了它,才有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陆游的川行华章。说得近一点,有了它,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才有一个比较安定的后方。

  它的水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一查履历,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

  它,就是都江堰。

       蜀地(三)• <wbr>都江堰

 

有了这样的评价,再有赞美都江堰的话,都只能是“崔颢题诗在上头”了!

 

我想到的是几天之后去的乐山大佛,大佛的修建也是为了治水——镇住三江水患(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

历时九十年之后,乐山大佛修毕,水患即除。此后千百年来,大佛名垂千古,流芳万世。

但是,而今回头去看,在中国儒释道三家写成的中国历史上,这个战国时期的科技巨作,更让人充满敬意与感动!

都江堰,她,太特别了!

深淘滩、低作堰乘势利导、因时制宜遇湾截角、逢正抽心,战国时期的李冰父子用汉语特有的表达告诉了时人最朴素的治水法则,而这二十二个字,一经流传,便直到今世!

今天,在浸满了人文精神的中国历史书上翻到都江堰这一页的时候,依然能闻到她科学智慧的淡淡墨香!

 

        蜀地(三)• <wbr>都江堰

 

我去都江堰的时候,未逢涨水时节,不能体会到其水浪滔天的壮观!阴沉的天空中还飘了些濛濛细雨!

但是,当我伴着哗哗水声在安澜索桥上趔趄前行的时候,不经意地一抬头,望见远方薄雾中的水天难辨,我体会到了先人治水时的悲壮——那全是精壮的汉子,江水拍打着他们的面孔、臂膀和身体,他们弯着腰,弓着背,在水中深淘滩、低作堰。终于,岷江在他们的面前从猖獗到温顺。他们都伸直了脊梁的时候,或许,那天不是今天这般阴沉。他们可以望穿岷江,第一次深情地从最远处端详这支今后灌溉天府之国千里沃土的江水!

呵!天水合一!天人合一!

 

 

       蜀地(三)• <wbr>都江堰

 

       蜀地(三)• <wbr>都江堰

       治水利器——竹笼,杩杈!

 

地震对都江堰市的影响不小,景点供奉李冰父子的二王庙破损严重。现在,修葺中的二王庙也只能远观。此外,许多小的景点也在修修补补,不可参观!这让我对景区90元钱的门票质疑了很久!

都江堰的帮扶省市是上海,一进都江堰,就可以看到大幅的广告牌,写着“岷江黄浦江水水相融,上海都江堰心心相连”。我心想,不论是黄浦江与岷江,还是上海的精明与小气,与这块土地的风格都是大不相同!这也让我对景区门票价格的高昂有了更多的想法!虽然,二者之间或许没有任何关系!只是我的胡乱联想罢了!

 

在都江堰市,我还看到了许多地震时震坏的危房,大条大条的口子与周围的重新恢复的热闹很不协调!同行的成都亲戚告诉我,至今他们也没有去震后的灾区看看。他们说,一想起,心里还是不是滋味,难受啊!

 

地震之后,无数的出租车自发地从四面八方赶来,将物资和食品运到都江堰,将伤员拉回成都。那真是一条连接灾区和外界的生命线!地震后,在停电的日子里,是一辆辆出租车的大灯照亮了灾区的夜晚!

在回成都的路上,亲戚停车问路!车停在路边,找了一位当地人询问。可能他表达能力欠佳,连说带比划了好久我们也没明白他的意思!旁边的人都看着急了,骂他,过来帮着他解释,他则在旁边抱歉地笑起来!

看来,无论什么样的水流进岷江,李冰父子当年治水救人的精神,依旧在这块土地上生长!

于是,车发动后,极度疲倦的我,没有睡觉。我靠在车窗边,认真地又看了看这个地方!

 

         蜀地(三)• <wbr>都江堰

 

         蜀地(三)• <wbr>都江堰

 

         蜀地(三)• <wbr>都江堰

 

         蜀地(三)• <wbr>都江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