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大学生活第一次 |
分类: 那些人,那些事 |
摘下耳机,走下车,搬出行李。
第一次与骄大零距离。眼前是一座圆拱形的建筑,后来我知道它是亚洲最高的大学校门,它看起来像一个零,昭示着一个新的开始。于是,我更加渴望知道它背后的“那些人”和“那些事”。
第一次推开寝室的门。一个男生对我说:“来啦?谁在我上铺的兄弟。”仿佛我们早已熟识。我报之以一笑,伸出了右手。我知道以后的岁月里肯定充满了故事。
第一次全班同学见面。 九月十日,DQ205教室。6位男生,18位女生。这让我突然想到哲人的一句话“对立赵成最美的和谐。”谁能保证这1︰3的男女比例不会在以后的日子中演奏出一篇最和谐的乐章呢?
第一次集体行动。记得那是去校医院体检,提前集合排队、统一出发的我们,在别的班刚开始排队之时就早早结束了所有的检查项目。而此后,不论是办理各类证件,还是领取各种物品,这24个人总是能在第一时间里拿到。再后来,经常会有别班同学对我说:“你们班真不错!”我总会笑着回答“的确如此!”
第一次班会。班委选举。然人惊讶而又佩服于走上讲台的人都很愿意用歌声来展示最好的自己。成功的,笑容如夏花般绚烂,他们说会让今天投票的人无悔;落选的,反应却如秋叶般静美,他们说愿意一同去见证这个过程。后来,他们都没有食言。
第一次团日。很明显,我们没有任何经验。开会讨论、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明确主题。一个班、四个组、二十四个人,每人都在尽力做好自己份内的事。一个星期后,一篇上万字的调查报告摆在了团委老师的桌上。而那次团日也被评为了院“十佳团日”。
第一次申报“乙级团支部”。事前,我们有些忐忑不安,那不是紧张,而是像英雄的颤抖——是因为血在燃烧。想了一想,决定将这四个月以来的点点滴滴写在了一本册子里。结果,我们在年级九个班里拔得头筹,成为了大一里面少有的“准甲团支部”。
第一次在大学里迎接新年。11︰50,205教室只有我一个人。这是这24个人第一次见面的地方。充足暖气让人并未感到窗外的寒冷,脑海中的景象也没有让人体会到“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惆怅:第一次散训、第一次出游、第一次联欢、第一次与外班比赛。我掏出手机,写下一段话,给那23人发去:114天前,是缘让我们走到了一起; 114天来,是爱让我们扶持前行;114天后,希望我们一起走过。
新年到了,耳机中飘出了许巍温暖的歌声:
那些事,发生了,注定刻骨铭心;那些人,遇见了,肯定难以忘记。
“飞越这群山,飞越那洁白云海,飞越那辽阔碧海蓝天,飞向那温暖春天……”
或许我们生下来就是为了飞翔。而途中,哪怕有逆风、有停歇、有掉队,都不要紧。因为抬眼望,那翅膀的痕迹不是一条,而是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