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期待落空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大失所望并感觉受到了极大的屈辱,而且还会非常愤慨,产生诸如“那个人什么也没有为我做”“那个人辜负了我的期望”或者“那个人不再是朋友而是敌人”之类的想法。抱着自己位于世界中心这种信念的人很快就会失去“朋友”。
2.一切地方都是中心,同时一切地方又都不是中心。根据看的人所处的位置或角度可以产生无数个中心。这就是地球仪。
@自有乾坤,同时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自己有自己的视角和格局,别人也有别人的角色和位置,合并为整又各为主体,领域之内是自己的地盘,领域之外是别人的区域,边界清晰,互不干涉。(不同的存在,各有章法) 同一种风景,不同的角度,画面不同。
3..阿德勒心理学认为归属感不是仅仅靠在那里就可以得到的,它必须靠积极地参与到共同体中去才能够得到。
青年:积极地参与?具体是什么意思呢? 哲人:就是直面“人生课题”。也就是不回避工作、交友、爱之类的人际关系课题,要积极主动地去面对。
@你积极地回应世界,世界就会报之以歌。 4.无论是你还是我,我们都不是世界的中心,必须用自己的脚主动迈出一步去面对人际关系课题;不是考虑“这个人会给我什么”,而是要必须思考一下“我能给这个人什么”。这就是对共同体的参与和融入。
@付出永远会得到更多。
5.我们在寻求归属感的时候,理所当然地会去关注更小的共同体。
@例如,在拿“公司”这个共同体和“地球”这个共同体相比较的时候,“我是这个公司的一员”这种归属感会更强。用先生的话说就是,人际关系的距离和深度完全不一样。
就如孩子考试成绩不好的时候,永远会说,还有考的不如我的同学。哈哈 这也是寻求更小的共同体,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存在。
6.当我们在人际关系中遇到困难或者看不到出口的时候,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倾听更大共同体的声音”这一原则。
如果按照“人的社会”这个共同体来考虑的话,你和教师都是平等的“人”。如果被提出不合理的要求,那就可以正面拒绝。
@倾听更大共同体的声音,在我看来,就是回归“不被外界牵制的本心”,放大自我价值感和自我认同感,用一种不卑不亢的存在形象,将自己从狭隘的认知偏见中带领出来。
7.“表扬”背后的上下级关系和纵向关系。人表扬他人的目的就在于“操纵比自己能力低的对方”,其中既没有感谢也没有尊敬。
@现在明白了,表扬的人永远地位比你高。高高在上,你就是弱者。似乎就可以为什么我们随口的表扬学生不在乎了!学生似乎看到你是想控制他。就如那个成绩一步步提高的小学生说,我是被你套路的!
8.自卑感原本就是从纵向关系中产生的一种意识。只要能够对所有人都建立起“虽不同但平等”的横向关系,那就根本不会产生自卑情结。
@虽不同但平等。多好的概念!就如“温柔而坚定”这个词组,总是给我们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