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端午,中国人的自然生态节

(2006-05-31 18:22:09)
分类: 回味记

    端午节到了,不爱过节的我,还是记下这种感觉。

    现在我不喜欢过节是因为时间太紧张,又越来越不喜欢花哨的嬉闹,所以就走入了这个误区。但我小时侯,可是一个过节迷。那时侯我们一群小家伙每逢过年过节总要给大人们提出各样的要求,还总结出“大人望种田,小孩望过年”的格言。其实,长大了才知道:大人们也是爱过年过节的,只是那年月缺衣少食的,大人们每逢节日总是尴尬呀!

    现在,也为人父,才懂得父辈的艰辛与不幸,才更明白更想对眼前日子的珍惜。今天的富足,早已改变了过节过年的含义,那年月,过节是有借口吃点什么了,而如今,则是更多的精神享受:恋人合欢、夫妻恩爱、老少团聚、交朋识友,,,,,。

    不过,小时候的端午节还是充满寓意的:很小的时候,是大人门给喝雄黄酒、吃粽子,大人们领着我们去割艾蒿,采一种老家叫“牛抵钻”的草药,还有薄荷、槿芥等。7、8岁以后,每到端午来临,我和哥哥就要分工(两个和尚抬水吃,稍小是他一个总负责):他负责割艾蒿、割竹叶,我就负责采草药。那应该是我接触和学中医的第一步,据说,端午节的草药很灵效的,所以,我们那一天的采集就可以为全家采够一年的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用药。我最喜欢艾蒿和薄荷叶,艾蒿那种深香很是醉人,闻起来使人舒服,薄荷的清香更是凉爽、使人清醒怡然。我们把采摘的草药那回来插在门上、窗户上,习俗说辟邪、驱病,看起来到却是一道道风景,我们这些孩子总是抢着用采摘来的蒿草和竹叶美化各自的家,端午节的农家小院,绿草素裹,分外娇娆呢!

    后来才知道,那些艾蒿插在那里可以挥发出一种东西是最好的灭蚊剂,放在门窗上自然为我们整个夏季把好了关,带有细菌的蚊虫就无法进家里来,我们自然就减少了得什么病的机会。----可贵的、值得我们永远珍重的中华民俗习惯,隐藏着最美、最生态的科学技术!

    那些草药更是不得了,只要我们那里不舒服了,大人们总能从中找出对症下药的草草根根来,经水一煮或用碓窝一捣就成了上好的中药。那时赤脚医生很远,有个怎么的跟本管是指望不了的。还是这些草草根根的救过我们不少次命呢!

    后来,进到城市,就再也没有那样的节日了。我永远记得并怀念故乡的那充满自然、生态文化的端午节!

 

附:端午节 (五月初五)简介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