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旗袍”优雅背后的不雅

(2017-07-11 07:22:37)
标签:

杂谈

分类: 生活系列

飞天时评:http://opinion.gscn.com.cn/system/2017/07/11/011744495.shtml

旗袍是中国的国粹,是东方的经典;穿上旗袍,不管是华贵还是素雅,都能彰显东方女子的优雅和美丽,一个眼神,一个回眸,都有说不清道不尽的东方神韵!
    相比西式女装,旗袍的显著特色是保守,主要体现在领口上,那高耸而圆润的领子让中国女人充满了含羞之美、矜持之美和内敛之美。
    在一个周日清早,我从北门进沙湖公园,一路观赏连片的荷叶映衬的朵朵荷花。走到东门荷花主展区,这里花团锦簇,造型有势,游人鱼贯而入,熙熙攘攘。上身有些发热的我,从门口报架上取了份报纸,在进门右侧回廊下的青石条櫈坐下,闹中求静,享受清凉。
    约八点多,正门的里里外外,有很多近似团队的中老年妇女,三五成群地身着旗袍,摆出各种POSE,或以绿荷红花,或以湖光水色,或以古典建筑为背景留下倩影。五颜六色,婀娜多姿的旗袍装纷纷亮相,已然成为大门口的一大景观。
    与此同时,这群中老年妇女,不时有人走到右侧回廊的拐弯处,几个人围在一起换穿不同颜色的旗袍。也有穿着便装刚来公园,就躲到这里换旗袍的。说是躲,因为这里是公共场所,在回廊下小憩的不止我一个男士,因为大家开始并不知道拐弯处陡然成为了女士换装处,都是在不经意瞥了一眼后,自觉移走目光,或改变坐姿,有的干脆走开,给这些女士一个方便换装的空间。
    因为这毕竟是人行通道,免不了人来人往,总有人不经意走到拐角处,眼前的情景让他们猝不及防,非常尴尬。后来,要换衣服的人越来越多,这个自发形成的换装处显然不能满足需求。有位年纪稍大的妇女干脆不到拐角处,就在门牌侧墙背面,对着白墙换穿旗袍。边上就坐着两三位男士,一时无法回避,只好详装淡定,视而不见。也在附近的我,幸亏手上有张报纸,要不然,想在这儿多坐一会,我的目光将无处安放。
    从优雅背后的不雅,不难想到公共服务应该更加精细化和人性化,如在市内核心景区配置换衣间(而此处连替代的厕所也没有)。其实类似服务在大型机场已经实现。穿着厚实冬装拟飞往南方的旅客,就可以在机场更衣室脱下冬装轻装登机了。
    但公共服务难免百密一疏,公共文明还要靠各人自律。穿旗袍的人不仅身段要合适,更要有相应的气质修养,否则就会败絮其中。如果爱美爱到不怕丑,其内涵怕是还不够饱满。
    理解一些中老年妇女对美的那种只争朝夕的心情,相信每一个个体的人不至于全无矜持,但群体性敢“脱”,很容易让人读出“只要人多就敢过马路”的陋习,印证出团体素养低于个休素养,而有煞风景的“为老不雅”,至少不应该发生在旗袍秀们身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