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一个窗口”更要“一门心思”
(2017-03-08 07:17:41)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系列 |
一次在武昌一所大医院看门诊,因为两种用药相克,领取的药需要退掉其中一种,医生写好退药单后,把我们指向楼下的导医台,导医一口气告诉指明要走楼上楼下三四个窗口,我们照所指的路线图,走哪哪成,顺畅得让人有些意外。
一次去某机关去办一个证明,涉及到老干、人事、计生和机要等科室,也是需要楼上楼下跑,但接待我的人知道我还要到附近办其它事,他干脆要我安心去办其它事。半个小时后,他把开好的证明直接交到了我的手上,让人倍儿爽。
在以往,两桩事随便哪个环节出点情况,就会卡住办不成。事实上,我在办理过程中也曾遇卡。医院有个窗口的人说,今天是周日,你工作日来吧;那个政府部门也巧遇某某刚外出办事了,但他们都能够听你的第二次诉求,然后马上进行内部协调,问题就解决了。可是人家只要说不行,或者人不熟,不再理睬,你就没辙了。
这里都有一个角度问题,如果将死抠我办了“会有什么麻烦”,改为群众的事“应不应该办”,那事情的走向与结果就完全不一样。即使有些事情必须拜多个窗口,只要整部机器正常运转,各零部件既能坚守本职,又能主动灵活,就不会有那多卡壳。这说明,“一条龙”比“一个窗口”更管用,“一门心思”比“一个窗口”更重要。
至少在目前阶段,纷繁复杂的社会所需和群众所求,还不可能都能归整到“一个窗口”。所提的两桩事,在一定范围内,还不足以形成多大流量,并非必须设立一个专门窗口。只要每个窗口每个人坚定除烦苛之弊、放公平之策、开方便之门,又何必要再开“一个窗口”呢?(长江时评用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