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而错思也罔
(2016-04-06 07:21:57)
标签:
时评 |
分类: 时评系列 |
大媳妇嫁入这个家三十来年,深知婆婆以女人的肩膀,挑起一大家的担子不易,她的过早离去,其实就是为儿孙操劳过度所致。要不然,是能够享几年福的。“操了一辈子的心,不忍心还让她背负太多。今天是老人家的节日,应该轻松些才是啊。”大媳妇解释道。
清明时节,陵园,坟头,我们为什么而来?有些儿女在老人生前,可能是“啃老族”,来到坟前,不自觉延续着一种依懒,有的还埋怨老人生前亏待自己;有些在外工作的儿女常常向父母报喜不报忧,惟恐父母担心,老人走后,反而忘了心疼老人;更多的人只是顺应一种仪式,不清楚祭祀的主题是表达对先人的敬重与怀念,是对故人报恩和为亡灵祀祷。最好的告慰,莫过于告诉亡者,家人平安健康,生活吉祥,新置了产业,新添了人丁等等。子曰:“祭如在,祭神如神在。”亡者在天有灵,一定会欣慰。
如果说“学而不思则罔”,那么,“祭而错思也罔”。曾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如今,既要抵制那种把祭奠场当活人的名利场,不搞铺张浪费,盲目攀比;又要防止把世俗的陋习强加给先人,如烧“二奶”和所谓的“高科技祭品”。这里也有少年儿童,大人怎么做都是示范。清明节的由来,简言之,就是介子推“不图回报的给予”和晋文公“无以为报的感恩”。祭而错思,为己而拜,不仅辜负了自己的祖先,也愧对这个神圣的节日。(红网评论公众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