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物和组织可称“中流砥柱”?
(2015-09-07 16:46:17)
标签:
体育杂谈 |
分类: 时评系列 |
“中流砥柱”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俨然是高频词之一,也是大陆民众理解中共在那场救亡战争中地位与作用的一个关键词。国共两党在抗战胜利后,对于“谁主沉浮”有很多纷争和说法,但笔者还没见有谁否定中共“中流砥柱”这个定性。
未来得及在百度和辞典上查证“中流砥柱”的准确解释,在今日《长江日报》报道中国女排重夺世界杯冠军时,称此次夺冠主帅郎平为1981年到1986年中国女排“五连冠”的“中流砥柱”。
基本事实是,1981年世界杯冠军,21岁郎平首次参赛担任主攻手。之后的三次夺冠她立下汗马功劳,号称那个年代女排“三大主攻手”之一。第五次夺冠时,郎平退役,与队友张蓉芳(记得是主教练)组成教练组,拿下“五连冠”。因此,在这一波五连冠的历程中,郎平发挥的绝对是“中流砥柱”的作用。
如果对郎平的这个定位与评价是恰当的,中共一直坚称自己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中流砥柱”,就比较好理解了。“中流砥柱”者不一定是主帅,不一定是最高威权,但一定是精神领袖,一定要独立的价值引领,并且有决定胜负的力量。当然,有一点很重要,“中流”最终一定要成为“主流”。这一点很重要哦!
写下这段话后,我再求证“百度”。“中流砥柱”的意思是:就像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出处是《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中流砥柱并非子虚乌有,它位于三门峡大坝下方的激流之中。洪水季节,它只露出一个尖顶,看上去好像马上就被洪水吞没,惊险万分。千百年来,无论狂风暴雨的侵袭,还是惊涛骇浪的冲刷,它一直力挽狂澜,巍然屹立于黄河之中,如怒狮雄踞,刚强无畏,自古被喻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相传它是一位勇敢的老艄公变成了一座石岛,昂头挺立在激流中,为过往船只指引航向。从此以后,中流砥柱就成了峡谷中的航标,船只驶过三门(分人门、神门及鬼门)以后,就要朝砥柱直冲过去。眼看船就要与砥柱相撞时,砥柱前面波涛的回水正好把船推向旁边安全的航道,避开了明岛暗礁,顺利驶出峡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