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让“晋善晋美”,也不宜“一爱一生”

(2014-12-13 09:34:03)
标签:

时评

分类: 时评系列

红网时评:http://hlj.rednet.cn/c/2014/12/13/3548342.htm

长江网评:http://news.cjn.cn/cjsp/wz/201412/t2582924.htm

共识笔会:http://www.21ccom.net/articles/bihui/20141213117463.html

不久前,广电总局发出《关于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中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通知》,要求认真清理整改广播电视媒体用语不规范现象。其中晋善晋美咳不容缓等不规范用词已经从广播电视中消失。

但是,语言文字的净化不只是广播电视的事,也不只有“晋善晋美”、“咳不容缓”、十动然拒人艰不拆这类随意篡改的“巧词”和生硬拼凑的网络语言冒充的成语。近日,在所谓的“双十二”之后的“1213日”,也被创新成一个新词“一爱一生”,开展男女相亲活动,并成为某党报的标题。这样借用与发挥有点牵强附会,似乎也是语言文字的不规范。

类似阿拉伯数字被妙用,早有“爱你一生一世”,即“201314”;“爱你一世一生”,即“201413”。人们通过一个日期数字的谐音或近音,表达一种美好的感情,或者寄托大多数人的一种愿望,会让彼此不必多说,心领神会。坊间传说,有一个女孩的手机号是“15105208580”,她为了让朋友记得住,就“翻译”为:“要我要你我爱你抱我抱你。”朋友果真很快记住这个号码。看来,阿拉伯数字汉字化,确有作为个别群体传递情感的密码作用。

但是,如果这样的表达出现在报纸刊物,并用作标题,出现在公共场,广而告之,多数老人年搞不懂,还会明显会影响年幼孩子对阿拉伯字的准确读音。泛化了,也就失去趣味。照这样说,“1214日”,是不是又可以说成“一爱一世”呢?

同样的文字或者数字,通过我们的想象和发散,它可以是吉祥的,也可以是凶险的。比喻“14”,有的人说它是“要发”(按中国曲谱的发音),有的人说它是“要死”。有些数字甚至被庸俗化“翻译”得不堪入耳,然后遭公众拒用。在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认知水平的群体中使用类似语言,很有可能会产生误会。只有按规范的国家语言文字进行书写与表达,才最准确、最保险。

笔者之所以写这篇文字,是因为今年的“12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77年前的这一天,是日本侵略者屠城南京的第一天。以国家名义进行正式纪念与公祭,让南京之殇化为世界之戒,彰显的是世界意义和民族情怀。

这一天,除了公祭,我们当然可以做其它事,包括寻找爱情,只是我们以这个数字来诠释儿女情长的小情怀,是不是觉得不妥呢?

 

新闻链接:http://www.tianjinwe.com/rollnews/201412/t20141210_700445.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