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品味欧阳修的“醉翁之意”

(2014-06-08 07:19:49)
标签:

文化

分类: 视读系列
欧阳修《醉翁亭记》的尾声是“乐”: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之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而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任滁州太守,执行为政“宽简”的执政方针,滁州反而被治理得井井有条,让自己和百姓都过得轻松。《醉翁亭记》就是记录他陪客人与民众游玩琅琊山的情景。这里,欧阳修谈到了鸟乐、人乐,鸟为山林之乐,人为从太守游之乐,但文章最后落脚却是在自己之乐,而自己之乐也不是通常的“一已之乐”,一是他作为太守能够与民同乐之乐;二是作为官员,醉能与民同乐,醒时能够记录下这段难忘经历的快意。
读到欧阳修的与民同乐,自然想起《孟子》那个文王之囿七十里嫌小和齐宣王之囿四十里嫌大的典故,国君与百姓的利益一致,你的猎场再宽也不过分,如果你是独享再小也过分。“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欧阳修在享受与民同乐时,与之千年时空遥遥相对的孟子是心领神会的。
欧阳修的第二个快乐,这可能是多数不能为文的人们所不会感受到的。文化人快乐之后,再进行文化记录,其实是再一次快乐体验,或快乐升华。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冯骥才有句名言说得好:“作家最大的幸福,就是他在活着的时候,把感动过自己的事情、生命中难忘的机遇和体验,一一记录在纸上。”
谈到欧阳修的与民同乐之乐,自然不会忘记与他同朝为官、年长他十八岁的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名篇里有他著名的“忧乐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不知道这“两记”谁先谁后,但一定隔得不远,因为欧阳修被贬滁州,背景就是北宋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等推动的庆历新政,欧阳修因为参与革新失败受到牵连,才被贬为滁州太守。此时,范仲淹应该是也被贬谪在河南的邓州,他受同样被朝廷贬在岳阳为官的好友滕子京之托,写下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是对好友的一种支持,也是自己立志报国疾志不逾的一种情感抒发。
相比较而言,范仲淹的“忧乐观”大气磅礴,有一种云水胸怀,而欧阳修寄情诗酒、游山玩水、轻松慵懒之乐,近似于苦中行乐、自得其乐的一种豁达,也有一种“无为而治”的成就感,其境界应该是在《岳阳楼记》之下,或者说是各有特点,之所以也流传千古,恐怕主要是作品的文学价值。
“禽鸟之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之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而乐也。”这里,显然能读出当年庄子与惠子在濠河上的那段著名对话的影子。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最后说:“请找到原本。”
其实,在《醉翁亭记》中,禽鸟和游人都如惠子一样,只知其所以然,而欧阳修本人则如庄子,才是知道“原本”的人,他的“两重快乐”只有他自己能够体会到。但还不止于此,他表面是怡情山水、轻松愉快,借用他“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句名言,名篇《醉翁亭记》真正的“醉意”,不是酒,也不是山水,是作者在抒发一位贬官内心深处的抑郁心情,是乐中有忧,名乐实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