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盲目服从,但要择善相从

(2014-05-13 16:42:53)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育系列

长江日报:http://www.kaixian.tv/gd/2014/0429/4659009.html

最新一期《南方周末》刊登四川大学教授王东杰关于传统文化复兴的文章,他担心在中国传统文化全面复兴大势下,《弟子规》一类的读物有被滥用的风险,其中以培养“服从”习惯为目的,正是某些“企业家”器重此书的主因。

韩国“岁月”号客轮发生严重倾斜时,300多名学生大多数按照船方指示留在船舱中待命,最终与客轮一同沉没;一些没有听从指示的学生反而因此获救幸存。

一个警惕的思考,一个残酷的事实,多少让中国传统文化即将全面进入从小学到大学课堂的布局蒙上一层阴影,让许多有志于传播和学习传统文化的人陷于迷茫。

与包括“服从”在内的韩国传统文化脱胎于中华传统文化一样,那场克拉马依大火大中的“指挥”,与“岁月”号船上的“服从”有相似更有过之而无不及之处,但这都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必然结果。

“父慈子孝”、“君礼臣忠”,这是经典对于最主要人际关系的准确表述。父慈在先,子孝在后;君使臣以礼在前,臣事君以忠为后。而“学生们不要动,让领导先走”,恰恰违反了古训。即使是舜帝在不慈不爱的父亲面前行孝,魏征在几近失礼的太宗面前敬忠,其动机和效果只能得出大孝与大忠会使不慈之父变善、不礼之君清醒,并非绝对服从。

即使是王东杰教授有所诟病的《弟子规》,也不是一味地训导孩子无条件服从,如“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见人善,即思齐;见人恶,即内省”,孰是敦非,得鉴别或取舍,这哪是不给孩子留下任何思考空间?

再说,国人缺乏 “服从”习惯也无需讳言。不能因为发生过服从错误,就全盘否定一切服从。现代公民不会盲目服从,也不该拒绝“择善相从”。

我也鄙视某些企业家甚至官员某种选择性复兴传统,但是在包括西方智者们都把目光聚焦到中国传统文化上来,为困境之世寻找解药,这本身是一种择善相从。

身边正发生着这样的事,许多高僧大德不仅疾志不渝地传道,而且在身体力行地践行;有一批企业家,他们放下事业潜心学习修为,并非单向地发本《弟子规》给员工背诵。如果每个行业每个人自己“择善相从” ,而不以别人服从为追求,传统文化复兴就值得期待。

 

新闻线索:http://ent.ifeng.com/a/20140426/40033739_0.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