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当正常释放
(2014-03-09 19:52:53)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系列 |
3月2日长江日报评论《别患上“正能量饥渴症”》一文,恰到好处地批评了撞人者“扶倒”事件后,上林县官方刻意放大“正能量”的做法。但事件之中不俗的亮点,并不因为上林县“矫枉过正”而暗淡。一是撞人者的勇于承担;二是受害人的宽以待人。人性善良的传递与感染,酿成了一段人性温暖的佳话。
想起本埠去年发生的一起撞人事件,与这则新闻的起点几乎一样,撞人的大学生送被撞老人上了医院,但最后却演变成大学生劫持人质案,最终被判处5年徒刑。
我是为之扼腕的众人之一。由于工作关系,我询问受理案件的检察官和法官,他们说,按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这已经构成劫持人质,判5年已经是自由裁量的最低限。
我从疑惑到接受,作为人之父母,却仍然收不住思考:假如被撞人及家人对大学生减轻一点不信任的压力,大学生会不会更加自觉地承担赔偿责任?假如压力面前的大学生心理素质强大一点,表现出坚定的诚意,会不会赢得被撞者家人的信任?假如这位大学生没有发生几个月前在老家遭人追打的事,他会暗自揣上一把随身刀吗?假如家长和老师能够及时抹平他心中的阴影,或者社会能给他应有的保护,他会一事当前挺而走险吗?
各种负能量的集聚,最终铸成了在场女医生被劫持。令人欣慰的是,现场处置的警察和医院出面协调的领导,总算扼制了劫持事件进一步恶化。
这名大学生在候审期间,曾向被劫持人写了真诚的道歉信,但受害人“不接受、不原谅”,向这名大学生传递的,无疑不是人性的积极面,对于一个自我救赎的人,这又是一次考验。
人的修身主要靠内求,但不可否认,你给人伤口上撒盐,你给破气球加压,他自然会条件反射、不爆不已。你给惊恐一点安抚,你留绝望一线生机,他极有可能会变得从容,不作非理性选择。多数人的本性都有一种正常取向,慑于各种原因,很多人将本性给压抑了,想饮鸩止渴,才促使事情迅速走向反面。
生活中善良的发生也许是偶然的,但在人与人之间的释放和影响,却是必然的。只是,这种传递应该是很自然的,互动的,恰到好处的。如果像上林县这样澎化“正能量”,它不仅让当事人都觉得做过了,也会诱导许多正常的公民义务也有功利的企图。
新闻线索:http://www.kaixian.tv/gd/2014/0303/2728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