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提“归零”承诺
(2013-11-13 14:57:34)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系列 |
国务院近日明确规定将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取消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的限制,被称为注册企业“零门槛”,这个市场改革的风向标,令投资者大为振奋,普通人跃跃欲试,也引发一些人担心:会否“乱了套”,会否引发人们深恶痛绝的作假诈骗和粗制滥造?
不管是政策调整,还是法规导向,都是一把双韧剑。与“零门槛”一样,最近几年,先后出现过对腐败的“零容忍”,与服务对象“零距离”,前不久,有的单位“三公”达到了“零消费”。还有类似的“零首付”、“零风险”,等等,事实上,但凡逢“零”,我们既要有希望,也不能存奢望。
就注册工商企业“零门槛”来说,有些地方几年前试行,就遭遇类似质疑,管理机构马上说,“零门槛”仍然是法治经济,办公地址、资质和税费等“防火墙”不可逾越,进入后也要遵守相关法规,入门“零门槛”,出门“有门槛。唯如此,才能消除人们的忧虑。
关于腐败问题,如果有人说允许“适度腐败”,一定会被舆论唾沫所淹没。若有人提出对腐败“零容忍”,可能会得到广泛响应,但很难有单位能够真正做到“零容忍”。中国处于腐败的高发期,百密总有一疏,再廉洁的国家也都有腐败,“零容易”,谈何容易。
有些公共服务机构提出“服务零距离”,只是一种贴近服务的要求,有些服务需要缩小空间距离,但更重要的是缩小心理距离。不管是哪一种距离,现代文明还要防止服务善意侵入了别人的私人领域。有些时候,被人“零距离”侍候,不要也罢。
至于三公“零消费”,这已被证明为一个笑谈。有些服务产品的“零首付”,也因为基层情况千差万别,被变向地打了折扣。投资和金融产品喊出的“零风险”,让很多人品尝了“先无惊后有险”,即使无险,也让人得利不易。
中央目前取缔过多过滥的“一票否决”值得借鉴。否决票多了,就分不清轻重缓急,反而成了全局工作的制约因素。在反“四风”的背景下,有些人一激动还会喊出新的“零××”来。“零××”多了,把群众味口调高了,把必要的规矩式微了,希望变成失望,就会形成新的形式主义。
提出“零××”之类的承诺,要实事求是,不能头脑发热,提出前要有诚意,提出后要讲诚信,一旦提出,必须做好一切外围工作,让一切负担、一切羁绊、一切制肘真正“归零”。同时,“放”和“管”总是相辅相承的,没有严格规制和有效管理,再漂亮的“零××”,效果都有可能等于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