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人的“地铁焦虑”
(2013-10-12 18:04:10)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系列 |
为着青山地铁5号线建议案的办理,应市人大青山区38名代表(代表团全体代表)强烈呼吁,武汉市人大领导率市政府发改委等有关主办部门,来青山返馈建议案办理情况。
38名代表按时到达会场,翘首以待。听说是这个议题,许多区人大代表也纷纷前来与会,人数之多,连会议准备方区人大机关的同志都没有预料,最后加了长长的一排桌子。
“就青山团人大代表年初提出的地铁5号线建议案,首先请青山代表们发表意见,你们还有哪些理由,还有哪些好的建议?”市人大会议主持人这个开场白,令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与会人有些诧异。
但现场的回应也许出乎主持人预料。代表们没有过多客气,失望、失落、委屈,一股青山人对于被地铁时代抛弃的怨气,顿时充盈了会场,来自武钢的一名人大代表,他代表几十万产业工人发了牢骚,青山作为重化工业城区,在过去几十年里,为国家、省市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城市基础建设方面,一再被忽略,逐渐被边缘,我们非常失望。会场气氛有些凝重。
有位代表似乎压抑一种愤怒,说:这个建议案已经过去将近一年,当初是怎么样,现在还是怎么样。记得上次市大会上,市长来市人大青山团是有承诺的,我们要问:青山地铁5号线建议案为什么迟迟没有进展?要问我们对这个建义案办理的真实想法,那就是三个字——不满意!
话音落下,会场上自发地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对于这种强烈的反应,给主持人无疑形成了强大的压力,她一再要求后面发言的人,“如果有新的意见请发表”。言外之意,这样的情绪要就此打住。等市发改委、地铁集团等部门反馈完情况后,主持人才开始为这个会议作一个接近实情的概括,说:“今天是双方很好的一次沟通。”
可是,在我看来,青山人的怨气却远远没有发泄出来。
地铁,它看似一种交通奢侈品,没有它,你也可以照样生活和出行。但是,在同一座城市,当所有的中心城区都拥有至少两条地铁,甚至很多远城区也有了地铁之后,它对于青山人来说,那就不是无昧的攀比了,或是本位主义了。
青山区被现代化建设边缘化,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大型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文化体育教育投资,与青山区对武汉所作出的贡献都是根本不相匹配的,交通问题尤其突出。一个普通的青山居民,对比起武昌汉口汉阳市民,在享受诸如省市图书馆、体育场馆、琴台大剧院等公共文化体育资源上,完全不具有可比性。
而在承担重化工业所带来的环境空气污染上,青山居民一直有个说法:“我们每年比其它区居民多吃一块半的砖。”青山因武钢而生,两年前,武钢总部迁到了洪山。但凡有能力的居民纷纷“走西口”,在武昌、洪山购房置业。
曾记得,去年武汉市发生全国关注的雾霾灾害,整个武汉乃至湖北,都把关注点投到了青山,以为是青山的重化工企业发生了爆炸和泄露,很多青山人,那几天接到区外的电话,无一不是询问青山的灾情与灾源,其实不是。与其说这是对青山人民的关注,不如说这是青山人民的悲哀。
在地铁还远离青山的时候,青山居民的悲愤,比起以往,更有一种自卑和无奈,这是因为在武汉,受金融危机重创的青山,仍然还在谷底挣扎。青山,你在向外输血时,你在自我奋斗时,没有多少人会想起你。而一场不明出处的雾霾,倒让省市领导和区外人,首先想到了你。这,就是青山。
过去的青山,有工业之重,更有环境之忧;此时的青山,有高铁之名,却无地铁之实。青山不管有多么美好的规划,如果说没有地铁,这显得多么苍白。这不是因为青山人追求奢华,实在是在一个一体化城市给青山人的烦恼和焦虑。放到谁的头上,都一样。
当然,地铁5号线建义案不是没有一点进展,在近期上报国家发改委的调整计划中,5号线工程列在实施项目的首位,只是需要省发改委开出开工“路条”,但这一步难在何处呢?破解融资瓶颈等问题,不应该只是青山人自己的事儿,为武汉市财税作出最大贡献、如今处在全市最困难的青山,希望将5号线一期并入6、7、8号线,在全市范围内土地打包、BT方式筹资,这不应该是很过分的吧?
鉴于客观困难,理性的青山提出了分期建设5号线的第一期和第二期方案,第一期为东起工人村沿和平大道往西至徐家棚,长11。35公里,在哪与7、8号线对接,实现换乘并折返。建议5号线东段通过地上轨道向南3。8公里,延伸至武汉站。
这就是青山人对5号线的新想法,退而求次,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能听进去吗?庆幸的是,青山人的焦虑和烦恼,似乎打动了参加会议的市人大一名领导,她说:“当时设计青山南边的4号线,为什么不到青山主城区这边拐个弯呢?”她特别感慨道:“青山的人大代表今天所表达的,不仅是失落和埋怨,是50多万青山人们的一种情绪,作为市里,对这样一种情绪不可等闲置之。”
离年底的市年度“两会”已经不远了,5号线的命运如何,青山人当拭目以待,但仍然不能抱太乐观的预期。湖北省仍在践行“弯道超越”发展思路,武汉市最近归纳自己的行动为“换档不减速”,青山怎么办?“虽败不馁,从容转场”,本场或者本局比赛大势已去,我们现在就要把立足点放到下一场,或者是下一局了,地铁5号线,或许就是青山未来命运的命门之一。
地铁5号线建义案,其实也是对区委的一个挑战。“争取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不是一句套话,而是给区委区政府领导出的一道考题。区领导理当像省市在全国争取位置,像中国在国际上寻找位置一样,谋划青山区的发展。然而,任何规划与发展,都要凝聚青山区五六十万人民的力量,对比起已经展开或即将展开的“旧城改造”、“滨江商务开发”、“工业倍增”和“城市管理”,“地铁梦”是最能形成青山共识的工程。即使是不得已,青山还要置身于武汉地铁时代之外一段时间,区委也要做理顺群众情绪的工作。所以,地铁5号线,搞得成,区委必须有所作为;搞不成,区委也不能放任这种情结的漫延。
(以上是本人在12日上午的“征求意见座谈会”上的发言追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