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土”需要“冷静模式”
(2013-09-30 13:25:13)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系列 |
《武汉宣传》第16期:http://cjmp.cnhan.com/cjrb/html/2013-08/29/content_5209727.htm
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赴汉阳区调研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和指导该区发展时,反复提醒:既要抓住城市大建设时期的机遇,又要在大力干事业的同时,冷静想清醒不能做什么事情,避免大的失误。(7月13日《长江日报》)
这一则新闻的题眼——在发展中冷静思考“能做不能做”,从内涵上触动了许多领导虽然下基层,却普遍存在“虚”和“空”的现象。不是那种不接地气不着调的走马观花、夸夸其谈。主政一方的领导干部,热中有冷,闹中求静,这是事业之幸、民生之福。有市民说,要是城市建设从开始就有这样的理性,现在一定发展得更好。
这让我想起《大学》开篇一段话:“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用这段名言来诠释“停一停,等等灵魂”的现实,我认为贵在“知止”。在整个社会陷于浮躁、各地争比发展速度、政绩冲动难以扼制时,有多少人会愿意“停一停”奔跑的脚步?在高速运转下,自然会增加惯性、忽略问题、失去平衡、甚至走向极端。如果适时停下来,就有定力、能冷静、会安稳、可思虑,就会有时间和空间疏理过去、谋划未来、休整自身、调整机制,我们的事业就会有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未来。
在武汉奋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的大好形势下,也是汉阳区正处于跨越式发展亮点多、势头好的关键时期,武汉市主要领导不是随便走走,也不是抽象表态,而是带着思考的脑子、怀揣干事的点子、用群众听得懂的段子,有针对性提出城市建设“十个不能”:包括不能填江、不能填湖、不能摊大饼、不能环湖扎“铁桶”,不能逢旧一拆了之,等等。
这种“冷静模式”,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知止”不谋而合,它仿佛是高温天气里的一瓢“凉水”,让人爽身又清醒。该区“两业并举”的现状和6名社区书记有备而来的若干建言,相信会让市领导不虚此行,全市发展规划和蓝图必将会趋于尽善尽美,最终受惠的当然是全体市民。
“止于至善”,应该是领导和群众共同的美好愿景。在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中,但愿各级领导干部都能在“至善”的追求中领悟“知‘止’而后能‘得’”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