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长江短笛
长江短笛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0,230
  • 关注人气:33,63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演了——“假抽签”

(2013-09-09 16:14:30)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评系列

长江日报: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3_09/08/29409231_0.shtml

因为先前职业获得的执业资格,一些单位竞争上岗组织面试,我常被邀请担任考官。不知从哪一年开始,在考官席上,我总为一件事如坐针毡,原因是每个面试考场都存在着“假抽签”。它并不明显构成违背公平公正,但细究起来,至少有违职业操守。

“假抽签”,即面试的“抽签答题”环节,每个考生都要从题签中抽取题目作答。然而,一场面试下来,不管你是几人、十几人,还是几十人,大家答的题都是相同的。因为不管签盒里放了多少签,其实都是一样的题,或者说只有一道(套)题。

如果是初次经历类似面试,考生会当真。面试完毕,如果考生在一起合计一下,就难免有一种被戏弄的感觉。事先知道内情的考官,坐在上面还得装模作样,特别是主考官,你还得小心细节,别演砸了。

这在圈内几乎成了公开的秘密。但似乎有正当的理由,那就是让考生答一样的题目,考官容易比较给分。拟制多道可供抽签的题,其难度和容量,对于面试组织者和出题者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挑战,当然比较麻烦,所以干脆就化繁为简。

你公示的程序是抽签,结果没有任何抽签概率发生。如果高层机关面试搞“假抽签”,对下面是无形示范。“假抽签”似乎有传染性,近几年已不是少数现象。面试考场是公职单位的一个重要窗口,一次很见效的展示,你说的和做的不一样,对有幸经过这个窗口的人会是什么影响,他们会不会被潜移默化,老百姓是不是有理由按你的逻辑看待你的施政和公共服务。

“独题抽签”也有风险,容易发生“一题不当,全盘皆输”,对于大规模的面试,流程管理与回避要求更高。其实,对一场面试,要制作出超过一道(套)难度和容量相当的题目,并非难事。根据笔者经验,花点气力广泛收集,分类平衡,多角度变换,多种组合方式,就能够保证N个面试考场有签可抽。这既能丰富面试内容,又遵守了基本规则。

当前反对形式主义,我们只关注和修正发生在与领导直接相关的工作和活动方面,这公职单位用人面试中的“假抽签”,很容易被视为无关痛痒的“小节”。诸不知“假抽签”事关考风,是领导和机关工作作风不扎实的一种漫延,导致出人才评鉴的懒政,是对人才的失敬,会损害各类用人考试的严肃性和公信力,不可再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