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顶包的“身份名词”如何翻新?
(2013-06-24 08:58:28)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系列 |
古城西安疑似城管人员殴打老太太的视频在网上甫一传出,就有人为西安城管方面着急,“临时工”叫不出口了,“见习生”被舆论堵了,这三个人的身份,西安城管会怎么说?
事发地段属于碑林区城管执法局一中队管辖范围。该队赵队长看过视频后表示,对于三名男子是否是城管队员还无法确认。
该中队另一名队长王炜告诉记者,他们第一时间调取网上视频进行了比对,发现视频中的打人者,不是城管人员。“初步确定,那三个人不是我们城管执法局的人。”
是谁呢?王队长称,本着“人民城市人民管”的思路,沿街商户对门前的商贩也可以实施劝离,商场保安也有可能出面。赵队长也说过,从2010年开始,城管执行新的管理模式,即城管队员与沿街商铺派工作人员共同执法。看来,打人者也可能是商贩,或是保安了。
对于老太太口中的“城管”穿便衣执法,不出示证件,城管方面坚称不可能。对开来的城管车上明明坐着着便衣的人,城管方面也是极尽搪塞。
6月22日下午,碑林区委宣传部就此事进行了官方回应,称“6月14日下午,5点半左右,一中队公益性岗位人员李峰超、王超、何磊三人在多次劝离无效的情况下,未向带班干部及队领导汇报,未实施文明劝离,以粗暴方式推搡老人,造成老人倒地,引发群众围观,造成恶劣影响。
两名中队长不知晓不认识本队公益性岗位人员。西安城管还在坚持让非正式城管人员执法,甚至与商铺派员共同执法。这都是令人匪夷所思的事。难道不久前延安城管的反面示范不足以警醒西安?难道武汉频推的温馨执法、包括卧底唤不回西安城管的一点理性?
在顶包的“身份名词”紧缺之际,“公益性岗位人员”终于示人,它貌似规避了“临时工”和“见习生”,也没有以商贩和保安来顶包,但实质是一样的,打人并非城管直接的错。
早有网友调侃城管比国足,在一定角度看,恐怕抬高城管了。因为国足每次输了球,它们没法找别人来当替身,而是自己的失败自己扛,而城管不是。下一次城管事件顶包的“身份名词”是什么,我们拭目以待。
前一篇:也要护佑“少年犯”的正当权利
后一篇:又见江城现“海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