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提醒李娜“返必面”错在哪?
(2013-06-02 10:30:38)
标签:
文化 |
分类: 体育系列 |
记者问:这是你参加法网以来最差的战绩,能否对中国球迷说点什么?
李娜答:我需要对他们说什么吗?我觉得很奇怪,只是输了一场比赛而已。三叩九拜吗?向他们道歉吗?
“作为一位功成名就的球员,李娜缺少对媒体的尊重。”新华社的纠结,其实是无数娜粉的纠结。输球了,贻亲忧。失态了,贻亲羞。不管李娜领不领情,这至少是很多江城人中国人的真实感受。
过去,李娜一言起波澜,我总愿意去理解体谅她。但这次不同,我不再愿苟同有些媒体那种设身处地的宽容,说采访记者不该那样问,说李娜发飚情有可原,说真实无罪而不必演戏,说别人的惯常期待是一种强求。而国外球迷力挺李娜,说“她不欠任何人道歉”,我们更要保持一种清醒。
面对提问,李娜可以选择不说,作出礼貌一点的姿态并不是很难,但不必把自己摆在和记者和球迷的对立面。李娜把坏情绪轻易发泄给无辜的人,偶尔失态可以理解,但成为习惯,这是我们的心痛。
记者采访的主观性可以商鹤,但我不认为记者是要李娜向球迷“三叩九拜”,而是对失意李娜的一种善意牵引。说是要李娜为输一场球道歉,这对记者来说是一种强加,娜的球迷们有这么不厚道吗?
不要理所当然地得到公众追捧和庇护而不当回事。不要以率真与直爽搪塞我们个性的缺陷。相信李娜也不会说自己足够好,固然不需要道歉,难道也不需要一声感谢吗?
网球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个舶来品,这多年,耳濡目染李娜的,难说没有西方价值观元素,对老公姜山,对观众,对媒体,甚至对祖国,是否存在着失敬?球迷作为李娜事业上的衣食父母,如果有人善意提醒战毕的李娜“返必面”,这是常识,是爱护,不是苛求。
李娜网事多次引纷争,说明她的言行体现的价值观与大众是有冲突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以往总能从善意方向理解李娜,说明社会对个性李娜是包容的,对外来文化也不是完全拒绝的。
但是,李娜千万不要以为放纵不良情绪不是什么毛病,不要把国外球迷的纵容太当回事,管理好情绪早就是李娜应该解决的课题,是你网球事业再上境界的必须。“母鸡打鸣”,毕竟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女人的李娜,在职业之余,该偿试着回归一些女人本分,在负刺激面前有点“钝感力”,滋养一种谦卑、友善,为比你网球更为长远的“职业”作些准备。
一个初中生在国外的涂鸦,代表了中国,尽管不是他的本意;李娜作为武汉形象代言人、国际性公众人物,观众无法降低对你的期待,不在乎你愿不愿意。国际范,还要中国魂;代言人,也要有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