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唯客观”不是坚持公正的灵丹

(2012-12-02 16:54:05)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评系列
最近,有两起引热议的事业单位招聘的面试新闻,都刻意规避组织方主观作用,而追求“客观性”:一是北京市事业单位招聘的面试环节要求全程录相,二是湖南江华县事业单位招聘,用纯客观的笔试代替实践技能的考核。前者据说是为面试发生争议提供证据,后者则是为了提高效率,特别是为了避免出现不公正。

    “客观”往往与“公正”联系在一起,但“主观”就一定是“不公正”的代名词吗?其实不然。

    一般来说,笔试比面试客观,选择判断题比分析批判题客观,简单挥笔比实际操作客观。但试想一下,选拔人才如果都取前弃后,优秀人才、创新人才、特殊人才怎样产生?一切按照客观的来,固然可以少见徇私舞弊和违纪,而只有形式上的竞争没有实质上的遴选,这种“客观性”又有何用?

    江华县采用客观题代替面试,说是为避免考官的主观因素对考试成绩的影响。组织方坚称,这种方式才能保证考生利益,保证公正、公平。这本身是对主观性的全盘否定,是对人才选拔宗旨的颠覆。该县正是这样,不管选拔的是不是优秀,不管与岗位是不是相匹配,只求最终拔出几个萝卜,这保护的是什么考生的利益?

    用器械代替号脉听诊,用学习机代替教师授课,这些已经被人们所诟病,但在人才选拔或者官员升降中,此法却被广泛嫁接。用票数决定干部命运,用冰冷的竞争机制过滤干部,组织和领导人不去对干部或人才进行定性分析,不敢在错综复杂的民意中拿出主见,宁可产生次品,宁可流产,却被认为客观。至于是不是公正、准确,大家心知肚明。

    立足于国情、党情、社情和民情,我们既不能完全寄希望于人性自觉,也不应该是如此没有人性自信。《人民日报》刊文指出:“领导干部要具备学识、见识和胆识,并将三者高度统一起来,做到‘三识’诸佳,切实担负起时代和人民赋予的重任。”这“三识”一般都是以主观作用显现出来的。如果摈弃“主观”,那主观世界还有改造的必要?在选人问题上,票数代表民意,但不一定代表正义,除开法定票决,在许多地方和场合,急需组织和领导有明断是非和勇于担当的胆识。

    当然,与客观性一样,主观性也具有两面性。“主观性和自由裁量权”是容易被人钻空子,但我们改造主观世界正是在增加正能量,防止主观唯心主义,更好地尊重客观规律、敬畏党纪国法、深明权利义务。一味放弃主观努力,客观也会不公正,原则也会变形。

    许多客观存在的物质条件、法律制度、操作流程,都只能保证事物发展的底线,这是不能突破的。但是,组织的威权与领导人的主观积极作用,特别是道德良心,决定事物发展的高度,至于期间难以避免的主观故意渎职或违纪,固然要严肃查处,以儆效尤,对主观的权力欲望要无情的扼制,但我们绝不能视“唯客观”为坚持公正公平的神丹。

 

新闻材料:http://zqb.cyol.com/html/2012-11/28/nw.D110000zgqnb_20121128_1-07.htm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2/1122/c99014-19655650.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