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职场礼仪”要有所守有所逾

(2012-05-27 16:44:31)
标签:

杂谈

分类: 人才系列

    某名校中文系女生去某机关部门实习,有好心人提示,你如果早点到办公室,可以擦擦桌子、洗洗烟灰缸什么的。女生回答:我不是清洁工,我也不抽烟,为什么叫我洗烟灰缸?我可不拍领导马屁!

    实习人员或新入职人员不愿意擦桌倒水洗烟灰缸,一中文系女生,却是“理工科思维”,不无道理,却缺乏一种人性温度。她以为参加工作是一种单纯的“机械运动”,诸不知,机械运动还要润滑油。

    在中国,年轻人主动做一些辅助性服务性工作,本身也许不是礼仪,却是一种尊重他人要求自己的表现。如果一概拒绝,有可能因小失大。如果没有高于这个“礼规则”的其它规则来成全你,不信邪的,试试看。

    在少有繁文缛节的美国,当年的克林顿政府之所以“关门打烊”,就是因为对参众两院议长礼数不周。据说克林顿在前往以色列时,与两个议长同乘一架飞机,而贵为总统的克林顿没有表示充分的礼貌,两个议长相视一笑,心领神会(当然不排除还有其它因素),在白宫的“开门费”上,克林顿的脖子就被卡住了。(林克《近距离看美国之二》)

    这样的事在中国见怪不怪,不必枚举。不过,我不反对年轻人要有自我意识和自我坚持。如在学术研究上,是自己的成果,就不必主动去“绑架”师长分享;在科研工作中,就不必因尊老而放弃学术主张;被世俗陋习同化,情商膨胀,完全消失自我本色,这当为年轻人所不耻。

    问题在于,有些年轻人把职场的基本礼仪和必要的卑谦牵强到自己人格的高度,或牵引到职业角色定位上来。结果,坚持了不该坚持的,最后可能放弃不该放弃的。

    当然,要求年轻人遵从中国文化传统范围内的必要礼仪,不应以身份歧视和年龄歧视为前提。反之,那种礼当然没有道理,年轻人当理性拒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