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海伦感受4D技术不算奢华

(2012-05-01 18:30:56)
标签:

杂谈

分类: 视读系列
    前段时间,我在《湖北日报》发表一篇文章《推崇“低碳的艺术”》。我的观点是,现在的电影和其它艺术形式已经进入到一个让技术作主的程度。各种技术当然有助于艺术的表现,却有喧宾夺主的嫌疑。它会让我们艺术的享受者们失去自身的艺术感受力。如果是喜剧的艺术,就会使人趋向漂浮。如果是悲剧的艺术,也会让人们丧失对核心价值的断判,而陶醉于声光电等炫目的技术之中。所以,我宁愿推崇王佩瑜式的京剧表演,我宁愿相信今年奥斯卡影片《艺术家》那样的黑白默片的电影价值,宁愿停留在2D《泰坦尼克号》那种对悲剧与凄美爱情的体验之中,至少不渴望那种有风有雨有味的直观感受,来提醒我们本能的内心体验,足以说明我们是现代文明人。
   我的朋友们却说他们仍然觉得3D或4D电影给人不同的体验,是2D所不能代替的。为此,我以他们的逻辑回敬另一个问题:小轿车到底是自动档好,还是手动档好。我说既然你们推崇3D4D,那你们为什么那么喜爱手动档呢?朋友的回答却掉了个头,说开手动档车能够调度一个人的全部神经,让人觉得对一部机器有驾驭感,特别是左脚的离合器与右手的挂档,那种恰到好处的配合,有一种心灵的韵律感。而这些令人陶醉的快乐,在自动档车上是无法获得的。驾艺老道的人,从来不熄火,想加速就减速,全在自己鼓掌之中。他们说,那成就感,你懂的。说实在的,我也开过手动档,由于天赋和手感欠档,我其实还没有完全达到那个程度,一手有希望的“手动档”技术就让“自动档”给废了。
    朋友们喜欢手动档轿车,并非支持我推崇“低碳艺术”的观点。他们说这两件事不能类比,我不理解这两者为何不能类比。但我从《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中,自己修正了自己稍有偏颇的观点。
    与我们正常人欣赏艺术相比,书中主人翁海伦对任何艺术作品的感悟,绝对是深度的低碳。我不懂盲文,但一定是比我们普通文字的阅读更不容易,可是她读得不比我们差。但是,她也向往阅读剧本之后的身临其景的演出,她还靠触摸体会演员的肢体语言。因为舞台艺术无法通过手语老师的拼写表达,她只好调动其他触觉,用心感觉万物之美。3D技术如果碰上海伦,那应该是正中下怀,而绝无因奢华而堕落之虞。
    对于一个盲聋哑之人,无论她碰到多么好的老师,和幸运地遇到多少好人,不可避免地会有孤独感,会觉得生活之门紧闭,命运之神冷酷、无情、残忍地让她无法入内。但是,她是努力把别人眼中的光明当作自己的太阳,把别人耳中的音乐当做自己的乐章,把别人嘴角的微笑当做自己的快乐。一个内心充满进取的人,她本身可以从低于2D技术的作品中读出胜过3D的元素,那么,更高的技术辅助手段给力海伦,相信不仅能弥补她生理缺陷,而且能够助她凌空于艺术的巅峰,展翅飞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