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为什么不相信“视频接访”?
(2011-12-12 19:18:10)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系列 |
最高人民检察院控告检察厅决定在控告检察部门大力推广视频接访和网络信访,并于2012年上半年在全国检察机关逐步全面推行视频接访工作。(12月12日凤凰网)
检察部门作为重要的公权力,为提高其公信力,不断改进方式倾听民意、关注民心,理当会赢得民众的拥护,或将大大降低接访成本,意义深远。上述举动如果进入实质性运作,不失为畅通渠道沟通信息促进检察事业的可喜进步。但有网民说:面对面的反应问题都解决不了,视频接访和网络信访是不是有点扯淡了。再说边远山区的群众有几个懂视频网络的,有几个有电脑的。一句话,视频网络接访民众不符合中国国情和现实民情。
与“视频接访”类似,最近影响火爆的还有武汉的“电视问政”,近日有关机构发布对“政务微博”的鉴定:政务微博正在成为政府发布信息、了解民意、汇集民智和官民沟通互动的重要平台。然而,这些新型传媒和通讯并不是想象得那样可以包揽一切、代替一切。政府和民众的联系在于心的相映而非形的象形。
一网友在QQ上给另一城市的网友送上一杯热腾腾的茶,对方不甘心于这种虚拟形式,意味深长地说:“不知等何年,才能等得一杯真的热茶。”她感叹,咫尺天涯,网络让人联系紧密,却难有一杯茶的缘份。现代生活,先有广播、电视、电话,后有QQ、微博等新型传媒与沟通工具,不论科技怎样发展,人们仍然离不开传统的面对面交流与联系,这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也是世界文化交流的一个共性。否则,每年联合国大会和最近的德班气象会议都可以取消了。
2010年3月,腾讯公司宣布QQ同时在线用户数首次突破1亿,是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称,截至2011年6月,中国网民达到4.85亿。有关机构在博客最火的2006年预测:2006年中国博客规模将超过6000万, 2007年博客人数将接近1亿。今年上半年,最引人注目的是微博用户数量以高达208.9%的增幅,从2010年底的6311万爆发增长到1.95亿,成为用户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应用模式。
然而,规模最大的网民数也不及我们国家总人口的一半,不论是哪一种新型传媒,都不能全方位覆盖受众。而最需要发声和有诉求的却是在广大农村的农民。惟有传统的“下访”和面对面的“接访”才能满足最广大的农民的需求,最需要民情上达的就是包括农民在内的“非网民”。
几日前,农业部网站披露:12月1日下午,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到农业部人民来访接待室接待农民群众来访。这是本届政府27个国务院组成部门中,第一个面对面接待上访者的部长。这样的见面是有象征意味的。中青报等媒体称开了个好头。这说明,给农民和其它弱势群众解决问题,很多并不需要高端的方式和时尚的手段。
不否认,对于新生的网络传播交流现象,特别是视频和微博等,其迅猛发展的势头,都证明其强大的生命力,是社会进步的强劲推动力。上海交大人文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谢耘耕对我国政务微博运作提出几方面建议,特别建议要提升政务人员的媒介素养。笔者以为,现在不只是制度建设和方式创新问题,而是公务员的工作态度问题,对群众的感情问题.公务员没有实心实意为老百姓办实事的态度,再好的制度再先进的技术手段,恐怕也落实不到实处。近在呎尺,远在天涯就仍然是现实。
新闻链接: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1_12/11/11249482_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