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治庸要治“已病”更要治“未病”

(2011-05-14 21:45:18)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评系列

    《长江日报》刊文网址: 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1_05/14/6390169_0.shtml

    武汉市直工委征文:http://www.whgw.gov.cn/k/h/2011/05/31101335.html

    以强力治庸问责闻名全国的武汉市正将这场风暴向纵深推进。市委书记阮成发近日强调,治庸“重在治本,重在制度,重在问责”,要用扎实有效的工作对群众质疑风暴究竟能刮多久予以回应。(《长江日报》510日)

武汉治庸拟或理解为两个战场。一个多月来,坚持问题导向,以硬功和快刀解决已经显现的问题,“多云转晴”应该是治庸问责能给予我们的起码预期,这犹如“第一战场”。把功夫花在机关事业单位和公务人员队伍的基础建设上,着眼长远,增强其新陈代谢自我免疫功能,三个重在具有前瞻性和针对性,“第二战场”在这里初见端倪。

笔者以为,将风暴附着在治庸上,容易让人产生误解。风暴注定是有期限的,这是自然规律。武汉市委的提法是治庸计划,而治庸风暴是一个值得推敲的组合。说“第一战场”需要一场风暴尚合情理,“第二战场”需要的则是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绵绵春雨。

 三个重在问责,当务之急是解决现实问题,更多是形成对今后庸懒散的追究机制,具有“高悬之剑”的意义,与“治本”和“制度”一样,都体现武汉市不以常规治庸的决心和智慧。

如果说治庸是治贪与治昏关口的前移,那治庸之本就是把工作重心从解决面上问题继续前移。基于此义,治庸也有急缓之分,也要防止急功近利。否则,人人都当扁鹊治“已病之病”,而不愿学扁鹊的两位兄长治“未病之病”和“欲病之病”。而真正治好“未病”和“欲病”,是功没当下却利在未来的“上医”。

一是重塑制度设计。武汉市治庸问责最大的环境当然需要全国范围内带有根本性的行政体制改革,但绝不能等。必须在争取中央和省支持的条件下,在本级范围内有所作为。如审批制度的流程再造,对干部监管的反向测评,做实体制外监督,建立“板子对应屁股”的责任制,铸造不生锈的“游戏铁规”。

二是强化主流价值。凡属公务人员,一般分得清价值观的正误,存在的问题是内心认可与践行自觉严重弱化。需要的是不要因体制不到位而放弃个体本分,不要因利益分配不合理而违规获取,不要因社会生态环境不良而自保趋利。以健康向上的官场文化与主流价值巅覆“醉者”与“醒者”失调的比例结构。

三是回归人性反省。党性教育和公仆精神的提倡当然重要,但要根据的特点,避免高射炮打蚊子。有效的办法是官员脱下威权的外衣,还原为自然状态的人,唤醒良知,根植内心的耻感,讲点进出口平衡。作为一名劳动者,拿一份薪酬就要有相应的付出。你占一个职位,就要演好相应的角色。天经地义,无需高调。

绝不是说为了治“未病”,而放弃治“已病”。着眼前者是为了减少后者。倒是治庸方式手段尚不成熟,治“未病”可能无名无利,政绩单上暂时无法进帐。可是它却能凝炼公务人员内在的精神动力,形成持久有力的运行机制。动力与机制将使这部公共机器不因外部遇阻而停滞,不因负面冲击而消融,不因时间持久而疲劳,不因领导更换而废止,不因重点转移而淡化,这或许是武汉治庸的理想愿景。

在优良环境和有序机制里,南郭先生的出局并不需要什么诫勉和组织处理。一个单位一个城市一个地区崛起与否,主要取决于它积聚的能量与自身生命力。如果一味依靠扁鹊经常“下针放血用药”而苟活,又遑论发展壮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