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都市有没有福原爱这样的女孩?
(2010-08-07 14:54:25)
标签:
时尚福原爱休闲 |
分类: 生活系列 |
最近,《长江日报》和《大楚网》在讨论武汉女孩可不可爱的问题。调查中有4成不喜欢武汉女孩做老婆,有2成力挺武汉女孩。我预计,通常这样的话题只会损害武汉女孩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这不仅因为武汉女孩自身存在的见仁见智的问题,这与所在城市早年开埠后华洋杂处、四方杂居形成的码头文化相关,与它目前在全国的美誉度不高也有关。即使武汉人列举武汉著名艺人徐帆如何做冯导贤内助,在《唐山大地震》中饰演的母亲无与伦比,“跳水皇后”伏明霞功成身退在香港梁府相夫教子,“神仙姐姐”刘亦菲如何成为多少男子的梦中情人,也阻止不了全国观众的口水诟病武汉女孩。
有人说北京女人清高骄矜,广州女人小鸟依人,上海的摩登少妇,杭州的大家闺秀,苏州的小家碧玉。其实,柔中带刚,略有桀骜不羁的武汉女孩是中国女孩的一个侧面,是这个时代的一个缩影。如果把武汉女孩替换成中国女孩,再把中国女孩和日本女孩摆在一起,相信不少中国男人会选择后者。
电视剧《小姨多鹤》中的日本女性多鹤,在情感伦理乃至政治的泥沼中以坚韧、勤劳、善良、感恩为自己铺出一条生路,又以包容、护犊、整洁、较真等品质影响着一个畸形的家庭,由孙俐主演的多鹤给我们留下了太深的印象。看完这个作品,我想,这是一个逆境中求生的日本女性,是历史上的日本女性,是中国作家笔下臆想的形象,现代日本还有这样令中国人着迷的女性吗?
这个疑惑最近得到反证。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坐在美女主播许戈辉身边的日本女孩福原爱,一脸只有未经世故的少女才有的纯真而灿烂的笑容。这个中日观众非常喜爱的乒坛女明星一席谈,竟然让我犹如置身一种难得的返朴归真的境界中。如晚上看见一轮明月,早晨沐浴一阵清风。本来应该是洋派前卫的日本女孩,却一口中国东北话,在聚光灯下自然而不张扬的神态,早早成名却没有一点儿骄傲自得,心理情感特别细腻敏感而且善良,最让人惊叹的是她的真实与坦诚。她说自己胆小,开始与中国大腕王楠坐在一起时,只敢坐半个屁股。与王楠配对双打时,自己不敢不抢着捡球。她想将自己的大园脸变与瓜子脸,听人建议想了很多办法,仍然很难。她不知道中国人称为“瓷娃娃”是什么意思,更愿意称自己为“小馒头”。 更可贵的是,福原爱认为20岁的女孩必须会做饭,会照顾人,打扫卫生,她要学妈妈做一个典型的日本女人,学一学妈妈好的地方,希望自己更自立。问她中国女人和日本女人有何区别,她晓得不要出口伤人,只说中国男人很温柔,中国女人在社会上工作做得特别好,她怕说实话中国女人饶不了她。她挣的奖金全部交给妈妈,规定的零花钱用完了就没有钱用了。她坦言自己远没有中国同行们自信,对自己职业生涯无法预测,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受伤,什么时候赢不了球,从来没想过自己以后不打球了干什么。她坦言自己今后当不了教练。当许戈辉问她敏感的恋爱问题时,她真的显现出紧张冒汗的窘态,伸手向工作人员要纸巾,向许戈辉求饶说:“因为我没有实力,所以,这是我的秘密。求求你别问我这个问题了。”
在中国,见多了诸如《超级女声》之类的林林总总的选秀,各式各样的明星访谈,哪个不是英雄出少年,有多少人不是咄咄逼人。那份成熟老道舍我其谁让无数长辈瞠目结舌,无不恨自己小孩不能速成未能早熟。网络催生的红人芙蓉姐姐和凤姐,一群嚷嚷着“父母皆祸害”的八十后,更是让中国年轻一代的遵从与追求出现了空前的颠覆。矜持、腼腆、内敛、自知之明、有所敬畏、尊重传统、善解人意,与人为善,这些女孩最吸引异性的品质与气质都荡然无存。
我们欣赏福原爱,并不否认邓亚萍、王楠、张怡宁这样的女性,只是这样的人物在当下媒体的打扮下,总觉得比较单纯地体现了一种成败价值观,而暗淡了一束人性的光泽,特别是女孩的多情与多彩。因为中国人清楚地记得,在成败轨道上一往无前而旁无其它,曾经出现何智利(日本名小山利智)那样的变异人生,这无疑是个一觉醒来才有痛感的悲剧。
从某种意义讲,福原爱即使永远成不了世界乒坛顶尖级大腕,只要她保持了这一份真实与坦诚,她也是成功者,是世上女孩的骄傲。福原爱从小在中国打球,在中国急剧变化的文化环境下没有被同化,让我对《小姨多鹤》中多鹤的艺术真实有了一份追认。
福原爱迟早要结束乒坛征战生涯,终归要长大,会接受更多的文化洗礼和更复杂的生活历练,希望她能长久保持自己人性的真实,保持对这个世界好奇而平和的心态,内外兼修,失去的是青涩,获得的是具有与年龄相应的女人味,如为人妻为人母之后的温婉贤淑、相夫教子等,但千万别变了我们想象中的“东洋魔女”。建议包括武汉女孩在内的中国女孩多多学学福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