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歌赛可以无秋雨不可以没文化

(2010-04-20 14:21:48)
标签:

杂谈

分类: 娱乐系列

很早从报纸上得知今年央视青歌赛,在团体比赛中取消了对歌手的综合素质测评。虽然在单项比赛中保留这个内容,但分值却从1分降为0.1分。这一赛事辅助细节的调整,給包括我在内的青歌赛多年的听众头上,犹如浇了一瓢冷水。

到现在为止,我只看了开幕式那一场。回想起来,没有哪一首歌还印在我的脑海里,倒是第二现场的阎肃和徐沛东两位音乐人与主持人朱迅的“画外音”,还能不时调整一下无法不老套的比赛程式。如果重复几天,相信他们也会江郎才尽,观众的疲劳将无法阻挡。

今天看到《中国青年报》有篇文章,说没有了洋相百出的文化考试,青歌赛还能看什么?说青歌赛已渐变成全民找碴儿游戏。我对前一句话非常赞成。如果没有文化考试,你的歌声能够吸引观众感染社会也未尚不可,你能够在众多选秀节目中保持霸主地位那当然更好。关键是“一曲一夜畅神州”很难再有。央视靠骨架大来垄断市场更是一种自恋。如果没有什么辅助手段,恐怕今年的青歌赛将会发生十多年来空前的收视危机。

对于普遍处于集体和群体浮躁的文化体育娱乐界,提高其文化水平和人文素养,应该是当务之急。中国足坛的溃败为何不能引起国人的反思和借鉴。没有文化,没有内涵,没有素养,不可能产生精品的体育与经典的文艺作品。即使貌似抢眼,也是昙花一现,流星一线。长期坚持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桩固本和筑基的工程。

有人说多年来青歌赛是“说”的总比“唱”的好,是一种“本末倒置”的现象。其实,这不能怪“说”,而只能怪“唱”。这折射的是一种“文革”舞台“三突出”的遗风。你正面人物不出戏,只好压抑次要人物和反而人物,以武断扼杀别人的活力而显示自己的存在,其生命力和感染力是不可以寄予多高期望的。

上届青歌赛结束时,媒体和观众只是在文化评委席上还会不会出现余秋雨上纠集。现在看来,青歌赛中插播“文化考试”,是成也余秋雨,败也余秋雨。如果不是余秋雨年年在哪儿口若悬河,让歌手洋相百出,哪来观众的关注,哪来全民找碴儿,哪来青歌赛的影响力。同样的理由,评委席上没有余秋雨,哪来主办方和歌手的无奈和尴尬,取消和弱化文化考试也就失去了理由。其中不乏有文人相轻的因素。那不请余秋雨,不妨请来易中天试试。让观众体验一个没有余秋雨的青歌赛,味道有什么不一样?

歌手唱歌很快乐,答题很痛苦。观众听歌很无聊,观摩答题很发烧。这其实是一个过程,如果持之以恒,坚持数年,加之音乐作品和比赛程序的改进和提升,相信痛苦、无聊、找碴将会成为过去时。主办方说关注素质考核是喧宾夺主,难道绿茵场上和选秀舞台的主宾已经“顺置”了不成?难道青歌赛目前有本事不在乎收视率?其实,设置文化考试,对于青歌赛来说,是一个既有“价格”又有“人格”的举措。

词作家宋小明说得好,综合素质考核衡量的是选手的综合素质、文化修养和人文内涵,如果一个歌手连基本的文化修养都不具备,谈何在音乐中融入中国文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