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长江短笛
长江短笛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0,932
  • 关注人气:33,63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言的丰碑能否不再孤独(图)?

(2009-08-10 22:53:59)
标签:

武汉长江大桥

丰碑

钢梁

天兴洲

白沙洲

杂谈

分类: 时评系列

无言的丰碑能否不再孤独(图)?

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

 

前几天,不知从哪个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记不得是上海还是天津,有一栋洋房大概是在清末民初年间,由德国人在中国殖民时所建,新中国已经成立快60年了,最近房主收到当年设计房子的德国某机构来信,告知这栋房子已经到达使用期限,建议要么维修要么撤除。我相信,为这则消息感动和沉思的肯定不只我一个人。

另外,与朋友聊天,他对我们国家发了大财的许多房地产商完全丧失了信任。他说,你看看,有几多大房地商人没有把资产转移到国外,有几多没有把他们的妻儿办移民,为什么?因为他们建造的房子都管不了几十年。据有关部门透露,仅建房的预制板,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新世纪这上十年,厚度是越来越薄,可想而知现在外表华丽的商品房是怎样的质量。这些,房地商人们心里当然有数。所以,当房子顶不住了的时候,他们可能逃之夭夭了。

这也太恐怖了,难道百姓们用一辈子的积蓄购买的商品房真的会成为自己的葬身之地。我也是购楼一族,我不愿相信这是事实。但“楼脆脆”等奇观就真实地展现在我们眼前,我们无法不感到后怕而抽出一身冷汗。

今年看到《武汉晚报》一则报道说新中国成立60周年“重大经典建设工程”完成网上公示投票,通行52年,素有万里长江第一桥之称的武汉长江大桥首次参评,一路领先,有望获得生平第一次“大奖”。这一消息又让我们丧失的自信有一丝安慰。可惜这一伟大建筑却很难算得是我们中国人的“独创”,在它的身后,我们无法抹去当年苏联人的影子。

通车52年来,武汉长江大桥交通负荷日重,铁路日均通过列车近300对,公路日均流量约9万辆,均超设计负荷一倍以上。但检测证明,全桥没现铆钉松动,钢梁无裂缝,大桥没有大病害。迄今只进行过除锈等维护保养,从未全封闭大修。它是一座无言的丰碑。”中国工程院院士、中铁大桥局高工方秦汉说,大桥从桥墩、钢梁到铆钉,质量都绝对过硬。

然而,武汉长江大桥的出色表现,难掩武汉后来所建长江大桥的“未老先衰”。武汉长江二桥(与武汉长江大桥形成万里长江第一环)从上世纪90年代初通车以来,也不记得封闭维修几次了,反正过两年我们过二桥就要“被干扰”几个月。上游的白沙洲大桥,更上让市政府感到蒙羞的一座娇贵的大桥,老喜欢生病(但愿蒙羞不蒙难,娇贵不崩溃)。最近又在大修,市长发狠话,这次大修后一定要管得时间长一点。

我寻思,难道这大桥也会像朋友所说建房的预制板一样,一代不如一代,那不成了一个城市的“不定时炸弹”,这是何等的可怕啊。

我曾在南京逗留时,不只一次打量过南京长江大桥,从沿江路上观察桥墩和桥梁,在桥面看桥头堡,以我们外行的眼光看,那实在是与武汉长江大桥的的坚实牢固雄伟巍峨无法相比。现在,武汉在建的公铁两用天兴洲长江大桥(号称同类大桥的亚洲之最),能不能再现武汉长江大桥的骄傲?迄今为止,08北京奥运,建国60周年,面对这样的契机,似乎没有听到献礼的呼声,也没有传来提前峻工的消息。但愿这是一座新世纪的建筑丰碑。以现在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再树一座桥梁史上的丰碑应该是情理之中事。

试问天兴洲长江大桥——你能让武汉长江大桥不再孤独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