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君鹏”喊他的爸爸回家吃晚饭
(2009-07-20 18:46:32)
标签:
家庭育儿儿子人肉搜索贾君鹏休闲 |
分类: 视读系列 |
从7月16日开始,某网站“贴吧”中一个名为“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空帖,以接近爆炸的方式迅速蹿红,短时间内,数百万网友苦苦追寻:“贾君鹏”到底是谁?“贾君鹏”听到妈妈的呼唤了吗?
这个网络奇闻是我们家儿子前几天告诉我的。当时他说,经网民们打捞,全国共有两个贾君鹏,一个是北京的学生,一个是江苏的一个成年人。昨天,他告诉我,经过人肉搜索,这个贾君鹏原来是河南的一名学生,他还给我看了网络上显示的身份证照片。
“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虽然成为人们饶有兴趣的无历头谈资,却传递了无数母亲呼唤孩子回家的浓浓亲情,折射出一个生活无忧虑学业无牵挂的假期少年形象(但愿不是网络沉迷者),体现了友好网民也许是邻家玩伴在网络举手之劳的善意。我想起了儿时母亲在村西头拉开嗓门,喊在村东头玩耍的我回家吃饭的往事,脑海里也重现了我们夫妻经常围坐在摆好饭菜的桌旁,等待儿子的归来的情境。这个假期仍然复复着——等他回家吃饭。
每个家庭都有一个贾君鹏,每个贾君鹏都牵挂着父母的心。每个网吧都有许多贾君鹏,很多人都有帮助别人喊贾君鹏回家的经历。我们家的贾君鹏今年从海外回来,虽没有劳驾别人在网络上传话,也算是在网络上或者通过现代通信技术,敲定回家的时机和方式,包括他十分用心的廉价航班。他尽管年已弱冠,在父母面前仍然是个“贾君鹏”,他说回国之前的一个月复习考试,是一段炼狱般的日子,是又一次自我历练,终于实现了自己心中的预期,他这个假期几乎了无牵挂,可以尽情地放松。回家后,他除了约会同学,打篮球,玩游戏,就是吃饭,喝冷饮。最喜欢吃他妈妈亲手做的各种菜肴,尽管我认为肯定没有餐馆里专业厨师做的考究,他就是爱吃。什么红烧猪肉、焦盐排骨、鱼香肉丝、水煮肉片,等等。两个多月,养得膘肥体壮,体重增加了近10斤。担心回校后因为体重超标失去了蓝球队队长的资格,临近假期结束时,一个劲地空叫节食减肥,却屡屡抵挡不住嘴馋。
从上周未起,我们家的贾君鹏决定不需要我们打电话催他回家吃饭了。他看假期将近,结束了与国外回来和国内同学的约会与聚会,甚至婉拒了华中科大一名同学为他第二次安排的一对一的“邀吃”。他说只有一名女同学就在本区,可能抽空见个面,但不会耽误在家吃饭。所有时间,他说都要力求在家陪妈妈,因为妈妈正好这几天放假了。我问他:“这个年纪的男孩太恋家,或者粘父母(当然主要是妈妈),同学们一定会笑话你的吧?”儿子说:“同学们是说我怎么这么乖,他们比我野多了。”“你怎么想呢?”儿子回答:“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价值观吧。我不在乎同学们说我什么的。”我对儿子的临别前恋家并不是一时感触,每次离家出国前几天,他特别希望我们一家三口呆在家里,平静地与我们说话,比平时更愿意听我们的叮咛,逐渐长大的他也不忘嘱咐我们。除非采购需要带走的物质,没有什么事一般不外出,也不希望有其它人来打扰我们家的安静。
从昨天开始,我们家的贾君鹏着手装箱做出行准备,计划着临走之前还要到乡下看看爷爷奶奶,抽个晚上看看他这几天扶侍看病的姥姥姥爷。但嘱咐我们,最后几天,就不再到亲戚朋友家做客了,也不到餐馆里就餐。呆在家里,每餐吃她妈妈做的家常菜。他要求我最近几天,要推掉外面所有的饭局,他从心里希望我们一家三口,天天在家吃饭,不要在请客和吃请上耗费太长的宝贵倒计时。晚上,早早洗了澡和衣服,我们一家打开空调,一起看看电视的“共同科目”(如央视最近集中反映大学生学业与就业,由王利芬主持的《我们》)。然后,进入每晚一次的主持人"潜伏"、没有主题约定、没有时间限制的“卧谈会”。疲劳了自然入睡。
中午,我离家上班时,我们家的贾君鹏嘱咐:“爸爸你一定要回家吃晚饭啊!”我心领神会地答应。忙完了公务已经四点多了,记起了儿子的嘱咐,费了好大的劲谢绝了一位朋友为我们家儿子安排的聚餐。我说,儿子从内心里感觉自己是个晚辈,只是一个学生,让人请吃实在是难以承受之重。再说,这几天,他要利用晚上时间看看两边的老人,的确没时间了,明年回来,由他请你小聚。说了几分钟,总算让朋友接受我们“拒吃”的谢意。
下班之前,按惯例打开QQ,贾君鹏留言:“爸爸,你能回家吃饭吗?”过了一会,手机接到他发来的短信:“爸爸,我和妈妈等你回来吃晚饭。”看他还在线上,我立即回复:“爸爸会按时回家,陪我们家的‘贾君鹏’吃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