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算你的孩子离“奥数”有多远?
(2009-07-03 14:52:24)
标签:
教育奥数长江日报数学朱华伟杂谈 |
分类: 教育系列 |
一个学年的考试均已结束,各类暑期培优广告满天飞。我们周围孩子小的父母纷纷在找各类培训,特别是奥数培训。也有的家长,包括我们的弟妹们先后找我们讨意见,思考自己的孩子到底去不去参加奥数培训?因为照他们看来,我们的儿子当初就是因为参加了奥数培训,才有了升重点中学的机会。而后来愈演愈烈的奥数培训,给更多的家长和孩子增加了巨大的负担,绝大多数孩子和家庭只有付出少有收获。上个月,有的媒体借某些名人之口,对奥数大加伐挞,说奥数是毒害青少年的“精神鸦片”,是应试教育奴驭学生的刽子手,尽管说得耸人听闻,但仍然阻止不住新的暑期要变成又一场“奥数雨季”。
今天,本地《长江日报》特别报道:武汉三镇闻名遐迩的朱华伟,将率奥数国家队参加第50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因为长期指导武汉奥数集训队的朱华伟担任本届国家队领队兼主教练,这次集训队在武汉二中备战。我国在国际奥数竞赛中获奖101次,武汉夺得14枚,朱华伟功不可末。随着这篇报道,刊登了朱华伟关于奥数的基本看法和重要观点,不仅是对当前教育误读奥数社会追逐奥数媒体妖化奥数的一种正本清源,也会对目前徘徊在奥数培训班门口的家长有指点迷津的意义。如下:
长江日报:奥数近年高烧不退,社会和媒体有很多质疑的声音,有的称其对青少年的危害甚于“黄赌毒”,您怎么看?
朱华伟:现在媒体上所说的“奥数”,实际上多指小学数学竞赛。一些学校为区分尖子生,将数学竞赛成绩与升学挂钩,导致奥数培训火爆。
长江日报:那么奥数的本来面貌究竟是什么?
朱华伟:数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真正意义上的奥数是奥林匹克数学的简称,应该是围绕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命题与解题而形成的一门学科,它的学习对象主要是中学生。国内外100多年的实践证明,奥数有利于发掘学生潜能,也有利于选拔、发现优秀人才。目前的现状与奥数本来的目的有偏差,大面积的与升学挂钩,奥数本身没有责任。奥数从本质上看是一项智力活动。
长江日报:什么样的学生适合学奥数呢?
朱华伟:一是对各门学科学有余力,二是对数学有兴趣。但现在不少家长只是把学奥数拿竞赛名次作为升学的敲门砖,很少考虑孩子是否真的喜欢数学。对于不同的学生,一定要分层辅导,一窝蜂搞奥数实在没必要、也不可行。
长江日报:学奥数应抱有什么样的心态?
朱华伟:学习奥数要有一定的数学天赋,和弹钢琴要有音乐天赋是一样的道理。可以把学习奥数当作益智游戏、开发智力。比如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打乒乓球只是因为兴趣爱好,不可能要求打乒乓球的人都要拿世界冠军。
长江日报:如何看待本次参加国际奥赛的6名队员?
朱华伟:不可否认,他们在数学思维和智力方面确实强于普通人,仅就数学解题能力而言,他们已经超过了数学专业大部分硕士研究生的水平。但中学阶段只是一生的一个起步,即使是拿到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金牌还需要继续努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全才,但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特长,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尽情发展。
根据朱华伟对“奥数“的解读,我对身边求助拿把握的几个家长作了如下答复:
一名初中生,在普通班成绩中等偏下,数学基础知识较差,劝其放弃参加类似的数学培优班,想办法进行补差才是上策;
一名重点学校初中生,数学成绩优异,但总体成绩不够稳定,培训老师推荐其上本市武钢三中(曾获12枚国际奥数金牌,曾产生过国际知名数学金牌老师钱展望)的奥数班,家长不想让孩子过早成为数学机器,更没有把握让孩子成为奥数国手,我们建议放弃上奥数班;
一名比较优秀成绩过硬的小学生,有一定潜力,因为想报考本市重点初中,我们建议随即参加奥数培训班,因为家长心仪的初中,还会坚持靠奥数获奖成绩报名参加考试;
还有一名数学成绩非常优秀的初中生,已经报名参加奥数选拔竞赛,但该校老师向他隐瞒了本市奥数竞赛选拔的消息,目的是防止这名学生有了奥数获奖名次,会转投其它重点高中。对此,我们与家长一起,对孩子的受“宠”表示欣慰,但严厉谴责学校与老师欺骗学生和本位主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