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成功老板的“五少五多”
(2009-03-26 14:08:32)
标签:
杂谈 |
分类: 人才系列 |
少“不”多“是”——刚参加工作时的自我要求。从不去问公司给的任务有多困难,只问自己如何去达成。练习久了,就感觉到自己正快速地成长。
少“说”多“听”——成为初级主管时的自我要求。可以听的时候绝对不开口,让自己不断学习掌握重点与分析逻辑。练习久了,自然学会了讲话只需要讲重点的智慧。
少“我”多“你”——成为中级主管时的自我要求。多想到别人,少想到自己,凡事以别人的角度来想。练习久了,自然培养出更大的雅量。
少“旧”多“新”——成为高级主管后的自我要求。我不再重复做已经成功的事,特别注意吸收新的东西。练习久了,就会不断产生新的创意。
少“会”多“读”——成为老板后的自我要求。要求自己重新从什么都不会的阶段再开始要求自己,放空自己多阅读。书读多了,自然会看到自己还有很多本该谦虚的地方。
一个成功的领导者的秘诀——“五少五多”的核心就是先把人做好。自己无法把人做好的人,要如何来领导别人?因为智慧都源自于怎么做人,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鲜明特点。
这是一位六十来岁的企业名人在大学MBA教室里给学生讲“领导”课程时的精装缩略版。我把这段话转送给最近一位来访者——留英在读博士S。因为他在毕业前夕撰写论文阶段,已经在国内谋到一份不错且与专业相关的职位,他渴望有人指点成功之道开局之要。
一来长年留学在外,二来没有实际工作经历,他对自己进入社会应该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与形象把握不准,常常困惑。是开放些还是内敛些?是强势些还是柔弱些?是书卷些还是通俗些?是鲜明些还是朦胧些?他很谦虚地向我讨教,我一时语塞,因为如何定位自己,这是个很大又很个性化的话题。
不过,我仍然谈了自己的看法:你是高学历人才,又是海归,从名气从内容从专业角度,至少在同龄人中,你想不是强势都不行。你现在重点就是如何做人的问题,按你的说法是如何角色定位。如何做人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我建议你要学“水”的品质,那就是它的适应性和渗透力。所谓适应性就是你可以适应任何形状的容器或者地形。所谓渗透力就是只要有可能你都可以渗透进去,决不浅尝辄止。适应性与渗透性结合,你就能立足就能有所作为。
针对他提出现在年轻人如何保持和看待个性,我建议他多体会“和而不同”这样类似的古训。我不同意他认为中国目前职场的人多是“骑墙派”,或者说是以往说的贬义的“中庸”,更不苟同所有的人都在“装”,但不排除的确有人在“装”,包括无奈地“装”。“水”是在装吗?那是在适应,必须适应,但它没有改变自己有渗透力的本色。
最后,S同学尊敬地说与我聊天很有受益,其实我清楚自己没能给一个刚刚出道的年轻人很理想的回答。今天,我把这位企业家关于“做事先做人”、“做人要因时因事而制宜”的“五少五多”送给他,应该比我的浅见更有针对性与启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