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系列 |
今天央视直播节目中有个生还者乐刘会的故事被反复播放,主持人白岩松以他那特有的探究和思索,通过嘉宾访谈和在线采访,反复求证这个只有22岁的女孩,为什么被埋72个小时能够被成功救出?除了抢险官兵们锲而不舍不计代价的施救这个不可排除的客观因素外,她个人主观的若干素质和能力,决定了她能够坚持下来,而且抓住了求生的重大机遇。笔者试图从目前仅有电视资料中破解,她身上究竟藏有哪些生命密码呢?
坚强。从房子垮塌将她埋在废墟里起,70多个小时,她没曾流泪,没有哭泣。当与自己一起被埋的同伴已经死去,她也没有产生威胁自己生存下去的恐惧。
信念。一直坚信会有人来救自己,甚至当废墟外的救援人员寻找生命迹象已经绝望时,她也没有动摇过自己会有获救的机会。
技巧。当听到废墟外有人的声音时,自己就发出求救的呼声。当外面的人远去没有了声音时,她就停止呼救,她懂得如何为自己节省体力。
镇定。普通的经过生死大考的人,在艰难遇救时,会激动不已。但乐刘会显得比较平静,其中还有几分乐观,她似乎没曾想过,万一不被人发现,后果将会怎样?
感恩。她还没有被救出来,就表达自己对抢险人员的感谢。她在如此危难的情况下,不让告诉自己的母亲。自己没有脱险,反而担心已经平安的母亲。
我们从画面中为她替别人着想,为施救人员解压,为她的善良和从容深深感动。如果能够了解到这个生命奇迹更多背后的故事,一定会诠释更多的生命密码。
抢险人员在寻找生命迹象时即使绝望,仍然可能有你没未能听到的求生呼救。在超过抢险最佳时段后,危困者只要不放弃对生的追求,仍有可能把握上天赐予你生存的机会。这两点,对于今晚之后的“生命抢险”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因为时间已经进入了地震之后的第5天,72小时这个时点渐行渐远,受困者生存的机率越来越小。然而,央视直播节目中有一句话很重要,大概是说,我们宁可相信72小时之后的生命奇迹。创造这个生命奇迹,对于已经被困或被埋几天的人来说,具有乐刘会以上几种素质和能力特别重要。
笔者建议,抢救人员在采取一切技术手段寻找废墟中的生命迹象时,要利用高音广播喇叭向现场广播求生存的若干基本知识,提供强大的心理和精神上的支持。一切能与被困人员通话的家长亲人和朋友,也要给他们以及时的鼓劲,在能够相互交流时向他们讲述乐刘会求生成功的事迹。相信72小时之后,一定会有更加感人生动的生命故事。
温总理在15日仍然强调当前救灾工作的中心就是“救人”,期待抢险人员牢记总理的嘱咐,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祈祷还有生存希望的人们,惟有挺住,才有希望。
救生者“不抛弃”,求生者“不放弃”,才有可能再创生命的奇迹。
(另题:《乐刘会生命奇迹的N个密码——向救灾前线建言》)
特别链接:
最新文章链接:
张泉灵,我们与你一起守候生命(图)
《长江商报》为震灾套黑刊头引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