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系列 |
中国自有科举考试,就有作弊相伴。但让主考方如临大敌不惜动用“重型武器”,作弊前辈们一定感到汗颜。还没开考,网上助考信息就甚嚣尘上,组织招考部门一方面向公安部门报警求助,一方面联系无线电管理委员会进行技术增援,8台监测车驶进考点进行强力干扰。在这块本来圣洁的领地究竟是谁干扰谁,似乎已经倒置。
与其说是在招考公务员,不如说是一场考试生态环境的测试或对考试尊严的救赎。尽管有“一旦作弊5年内取消公考资格”的规定,有不要轻信任何出售答案信息的劝告,有绝对优势的干扰技术,但仍然有“隐性耳机”、“接收器”进入考场,仍然有百折不挠的传递答案的声音绕耳。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如果社会、公民,特别是考生对这种考试没有一种敬畏之心,今天似乎无敌的无线电移动监测技术,也许明天就会被反干扰技术克服。这样此起彼伏,哪里是选拔人才,简直成了作弊与反作弊的技术竞赛。在市场角力中,对于一个局部和个体而言,最终鹿死谁手还很难说。
组织考试的部门作出前所没有的努力应该称道,但立足于在技术上压制作弊几乎是没有前途的,值得深思的是,为什么许多人失去了对考试的敬畏?苍蝇不盯无缝的蛋,如果号称公开公正公平的考试有足够的圣洁和威严,社会和网络就不会有兜售助考信息的庞大市场。如果进入公务员殿堂门口那块类似于“衣冠不整、不得入内”的告示令人信服,那些一心想靠歪门邪道求功名的人就不可能没有一点羞耻之心和畏惧之感而收敛劣行。因为有本溪“双推双考”能够成为某些特权人物谋私利的遮羞布,普通人为何舍不得降低自己的人格来抢这个社会就业的香饽饽呢。
可以断言,不能令人敬畏的考试从理论上讲是不能吸引优秀人才的,通过没有公信力的考试选拔出来的人同样是不能令人敬畏的。但愿高超的电子技术和那几条管理措施能够保佑这场考试不至于变质,让我们保留一份期待,指望选拔出来的公务员能够忠于祖国忠于职守,相信他们能够成为一个秉公办事不谋私利的公仆。更大的期待,是每个考生及其相关的家长在这样的考试面前,有一种接受挑选和考验的光荣和神圣,而根本不与作弊等劣行为伍。
不战而屈人之兵。打胜一场阻击作弊的“电子战”,不如打造一个令人敬畏不敢亵渎的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