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我的校园时事评论 |
分类: 时评系列 |
虽然这个名称令人费解,但节目推出的辩手绝对是皇冠上明珠之类的人物,许多辩手甚至成了一代青年的偶像。辩题大都贴进现实生活,具有广泛的国际性,即使是那些源自中国古籍中的经典命题,也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可以说,正方反方没有败方,正论反驳皆成文章,但就是没有人来说清楚这“大专”二字。
我们知道,大专辩论会由中国中央电视台和新加坡新传媒集团轮流主办,这是两个正宗的华语国家权威媒体。作为一个国际赛事,其范围涵盖华语国家或地区,问题不会是不同语言的翻译之误。按照中国大陆前些年的风气,只会夸大冠名或提升事实本身的规格,应该不会自降等级把本科说成是大专。何况自有这项赛事以来,中国不少大专院校升为本科大学,不少大专生通过各种途径升为本科学历,可是辩论会十多年仍然“大专”着“谦虚”着。
15年后的今天,最新一届辩论会更名“国际大学群英辩论会”。该节目制片人潘跃解释为什么更名?他说:“此前新加坡方认为这是由大学和专科院校学生共同参加的辩论会,所以取两个词的头一个字,组成‘大专’;但在中国,‘大专’有特定含义,常有人就这一名称提出疑问。今年,辩论会以‘2007国际大学群英辩论会’的名称全新亮相,加入‘群英’是为了更响亮、更有力。”庆幸我们华语的故乡终于行使了一次庄严的话语权——尊重大陆关于“大专”特有的定义。
真是匪夷所思,以辩论见长的节目,自己的名称疑而不明悬而未决15年。而这项国际辩论会创办伊始,就以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华语和提高华语辩论水平为己任,却在“大专”二字上由主办双方各自表述,给观众和听众留下疑惑,这是对辩论的一种别样注脚还是辩论会主创人员精心制造的喙头?这究竟是中华文化的麻烦还是中华文化的魅力?我不得其解,我联想到海峡两岸关于“一个中国,各自表述”这一民族性世纪性难题。
当然,名称之疑并没有影响赛事的演进与精彩,此后成为一项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国际性赛事。由于节目的转播是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中进行,所以全世界超过38个国家和地区可以收看到本项比赛。经过15年的时间,辩论会推动了华语的普及与运用,促进了各国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加了彼此的友谊,辩论赛本声也已经发展为一种比较成熟的电视节目样式。
本博特别精选93'95'97'99四届国际大专辩论会最精彩的辩题:
1993年
1
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2
爱滋病是医学问题,不是社会问题
;3
人性本善。
1995年
1
女性比男性更需要关怀
,男性比女性更需要关怀
;2
治愚比治贫更重要
,治贫比治愚更重要
;3
愚公因该移山
,愚公因该搬家
;4
信息高速公路对中国发展有利;5
金钱追求与道德追求可以统一
,金钱追求与道德追求不能统一
;6
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法律
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道德;7
知难行易
知难行难
。
1997年
1
各国政府应该全面禁烟
;2
复制人类利大于弊
;3 iq诚可贵eq价更高
;4
艺术商品化利多于弊
;5
网际网络应该受管制;6
先天遗传比后天环境重要
;7
真理越辩越明
。
1999年
1
网络使人们更亲进
网络使人们更疏远
;2
成功的影视作品应该拍续集,成功的影视作品不应该拍续集
;3
电脑必将取代书本
电脑不会取代书本
;4
足球比赛引进电脑裁判利大于弊
足球比赛引进电脑裁判弊大于利;5
都市化有利于人类发展
;6
发展知识经济自然科学比社会科学更重要
,发展知识经济社会科学比自然科学更重要
;7
美是客观存在
美是主观存在
;8
青春偶像崇拜利大于弊
青春偶像崇拜弊大于利
;9
先成家后立业
先立业后成家
;10
爱情是无私的
爱情是自私的
;11
夜晚对人类利大于弊
夜晚对人类弊大于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