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即使寒舍,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2007-10-02 12:32:45)
标签:

我记录

生活变迁

时事评论

分类: 哲思系列

10月1日前,曾接到一网站编辑渔迹的约稿,让我写一篇关于物权法的文章,我对法律知之甚少,但我表态愿意试试,其实是想促进自己对这一新法律的关注,尽量掌握点皮毛。结果事情太忙,肚里确实无货,没能交稿,为此向编辑表示了歉意。

 

《物权法》对一个非法律专业人士来说,就像一个普通人第一次面对餐桌上的一盘珍贵佳肴,一时无法消化与细细品味。听过一次大课,对初级问题讨教过法律专业朋友,对物权与知识产权、公权与私权的关系仍然没有完全厘清,但有一个观点深深打上烙印,公民的私有财产得到了跟公有财产一样的平等保护。既然涉及到私权,它在我们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它就引起我很多联想。

 

“物权法的出台,给我们带来的第一个信号就是,老百姓的财产权利有保障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孙宪忠教授说。但我仍然担心其实际效果有轻重之分,到底会保护老百姓的财产权,还是“老板”的财产权?说到“老板”的财产权,他们的“第一桶金”还论不论黑白?会不会因为《物权法》的实施而将黑漂白?

 

物权法的出台,使公民的私有财产被更加明确地认可,有利于激发全社会创造财富、积累财富的活力和动力。虽然《物权法》号称中国即将诞生的民法典的心脏,但它仍然不能代表民法典的全部,其它配套法规不跟上,也许会同时激发社会贪腐阶层对社会财富贪婪的“魔高一丈”。中国很多法律规章的实施正打歪着,让人无法不作这样的揣度。

 

前几年企业改制,其中的国有资产流失有目共睹,这些公有财产过去不是没有明确的法律保护。在利益趋动和社会价值颠覆的情况下,国家财产和集体财产的命运如何,执政者和所谓的所有者心知肚明。这《物权法》实施,就能够改变这种命运吗?全民树立物权观念是一回事,政府能不能真正依法行政更显重要。看看你过去如何保护公有财产,公民对私有财产受到何种保护无法不保留自己的担忧。公有财产和私有财产平等保护在我们国家是一个伟大的进步,但我所担心的是,各种私有财产的保护,如有权力背景和没有权力背景的私有财产能否享受平等的保护?

 

想起我曾经对警察出警的误解。我家住五楼,在一次强暴雨袭击下,整个客厅四周有三边下起了小雨发生了渗漏,从现象上看,完全是楼上漏雨所致,但楼上门窗紧锁,主人已搬家,房子空着,我们不敢冒然入室处理,请来派出所警察,警察坚持不能帮助开门。饱受漏雨之苦的我们对警察“不敢作为”非常不满。现在看来,警察做的对。警察执行公务时,在没有获得合法授权和履行合法程序的情况下,不能随意进入私人住宅。谚语说,对于私人的茅草屋,“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以下是我的其它联想,大多数内容不一定是物权的范畴,但涉及对私权的尊重、认定与保护:

 

1、以组织行为与要求对单位所属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涉及个人非常私密性的问题,如对性的态度和处向,每个人在非组织范围内的行为心理状态。这种调查是不是一种侵权?

 

2、每个人的人事档案以组织管理为由,终生不与档案的主人见面。而且档案中有当事人终生所不知,但影响当事人终身命运的材料,这对当事人是不是一种侵权?

 

3、单位为了控制所需人才外流与跳槽,在受理聘用时把应聘者的毕业证、身份证等证件进行抵押,是否限制了人身自由?

 

4、组织生活要求党员对组织说实话、提意见,让个人的思想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而组织集中和考核时,领导对所属成员签署的意见却不与被考核人见面,这是否有违权力公平?

 

5、未经办公室当事人允许,组织以工作为由,派人对办公场所进行清查与搜索,这是不是侵权?

 

6、因公出国的护照,其所有权是个人的还是组织的(有没有所有权?)?其持有权应该是个人的还是组织?组织收回保管是否合法(不否认合规)?

 

7、在餐馆就餐,凡享受优惠打折后就不给发票,这是不是对私权的一种克扣?

 

8、如何理解和掌握以行政手段进行募捐和集资?这是否能参照适用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不能随意实施征收、征用的规定?

 

9、党员的义务与公民的权力发生冲突怎么办? 比如个人利益,有人说按党员要求我应乐意奉献、不计较,但按公民权力我能不能维护?

 

法制,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教养,成为我们身上的血液,在我们身上流淌。《物权法》,这个号称中国即将诞生的民法典的心脏,事关市场经济建设、彰显深厚民生关怀、促进社会和谐有序的法律,披着冷崚严肃的面纱,向我们展示着法制社会的温情,可是我对它了解得非常有限。它给我最深的印象是如何保护“私权”,所以我突破了物权的外延,有了如上这些联想。

 

从昨天起,中国进入了新的物权时代,作为一个公民,或者作为一名公职人民,我们要作很多准备。

 

补:有博友回复:18世纪英国一位名为老威廉皮特的首相在一次演讲中诠释了经典的“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宪政寓言——
“即使是最穷的人,在他的寒舍中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风可以吹进这间房子,雨也可以打进这间房子,房子甚至在风雨中飘摇战栗,但是国王不能随意踏进这间房子,国王的千军万马也不能踏进这间门槛早已磨损的破房子。”

 

这是〈物权法〉给普通百姓最大的期待!!

 

(曾用标题:我们将如何走进“物权”新时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