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厦门大学用"萝卜"媚俗用"人参"媚贵

(2006-10-19 05:04:42)
分类: 教育系列

      fil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Yi%20Qin/My%20Documents/My%20Pictures/u=2726447514,3835752556&gp=2.jpg

时下,炙手可热的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的《品三国》,通过现代化传媒把三国历史与人物包装成文化产品,让学院文化走向大众,让精英思想走向民间,把文化经典通过适当的世俗化进行传播,焕发了文化经典在新时代的生命力。易中天以别具一格的方式讲述历史受到大多数民众的欢迎。其本人婉拒众多“粉丝”赠送的“麻辣史学”、“学术超男”桂冠,戏称自己是“萝卜史学”。

 

最近,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又语出惊人:“两个月后,目前国内最漂亮的高尔夫球练习场将在厦门大学建成投入使用。今年06级厦大学生都要上高尔夫球课,其中对管理、法学、经济、软件学院的学生还是必修课,每个学生都要学会打高尔夫球。”厦门大学一负责人指出,通过这门必修课,让学生掌握高尔夫球运动技巧是帮助他们掌握社会精英的一种社交能力。联想到易中天把面向大众的文化称为“萝卜”,笔者就把追求精英教育称为“人参”了。

 

“萝卜论”的平台是央视百家讲坛,“人参论”的平台是全国高校论坛。“萝卜论”针对文化,“人参论”针对教育。传播文化和实施教育的对象都是人。借用余秋雨的一个概括,两者都涉及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以及人格结构与人文关怀素质。一个面向大众和社会,一个追踪精华与塔顶。内容相关相融而方向相悖。这两件事情先后发生在一所全国著名大学,着实有些耐人寻味。

 

更有趣的是这两个事件都遭到社会强烈热议。对“萝卜论”的议论主要是对待历史和文化经典传播的方式方法问题,深层次的问题涉及到学者们的历史观问题,这个与大众没有多大直接的关系。厦门大学当家人提出在高校发动一场“贵族运动”,是希望催生出一代社会精英(暂且不论会打高尔夫球是不是等于精英教育)。这个“人参论”(精英教育)引出的是一个国民教育的方向和宗旨问题。社会激烈反应既有来自官方也有来自学者更有普通民众的警惕和忧虑,是对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的一种困惑。因为大家不希望培养出一群高高在上的贵族,因为目前社会更需要高技能的蓝领人才,因为最近几年的扩招已经把原本属于技术工人的学生纳入了更高一级或精英层的培养教育,因为很多接受了高等教育和精英教育的学生毕业后,如果面临低一级或普通工作岗位,就觉得社会对他们不公平了,社会就产生了很多“落泊精英”,很多“人参”就被委屈成了“萝卜”。

 

易中天为大众提供时尚休闲的优秀文化,尽管有人反对,现阶段他确实受到大多数民众的追捧。而朱崇实提倡精英教育,却让很多人担心一部分知识分子和底层群众在情感和立场上渐行渐远。高尔夫球成为必修课,是否会加重这种倾向?易中天的文化观代不代表厦门大学我们不得而知,但他受到高端传媒的的抬爱后,并没有感觉到校方相佐的反应,相信厦门大学也不至于反对。不知道该校校长打出教育精英“人参论”这张牌时,顾及到已领风气在先的易中天的文化传播“萝卜论”没有?顾及到国家高等教育和大学生就业从精英化转向大众化的大趋势没有?

 

这先后展示的不同风向标,与这个大学的某些特点十分巧合。厦门大学号称中国最美的大学,它由爱国华侨陈嘉庚创办,它的教学楼中西合壁,上边戴斗笠,下面穿西服。厦门大学与它相邻的南普陀寺形成学子和僧人不同形式的文化研习,这种建筑风格的的迥然不同,人文风貌的相映成趣,让我们在享受这滨海校园美丽风光时,会展开无边的遐想并受到一些启示。那么,厦门大学最新文化教育符号“萝卜”与“人参”又隐含了什么?莫非易中天与朱崇实给社会出了一道什么思考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