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 从齐达内获金球奖想到陈凯歌及其它

(2006-07-12 00:34:12)
分类: 体育系列

                 

——《无极》系列(13

 

一个月的世界杯,让国人很是忘掉了一些国内的身边的烦心事儿和舒心事儿。只顾得替洋人赢了喜输了悲。上半年让社会和各类媒体炒得如火如荼的《无极》及陈凯歌自然也暗淡了下来。本人的无极系列博客专柜也就此打烊。期间,有过冯小刚,还有个什么文化人,为陈凯歌打抱不平,也没有激起我续写《无极》系列的冲动。

 

世界杯结束了,看到本埠一平媒世界杯专版有篇文章,说的是这世界杯就是一部体育《无极》,当然,电影《无极》是演砸了,这届世界杯应该算是完美的。只是说世界杯和《无极》所追求的分别是体育和艺术的极致。《无极》是“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世界杯则是“一个皮球引发的战争”,这说得非常好,好就好在它让我又想起了《无极》想起了久违了的陈凯歌。

 

《无极》之误恨不得将中国一位艺术大师(有人说是自封的,而我不以为)给毁了,陈凯歌至今没有坦然露面就是证明。世界杯的巅峰对决战中,当代最伟大的足球艺术大师齐达内因为头触对方球员胸部而吃红牌,最终导致自己代表的国家队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与大力神杯擦臂而过,让世界为之惊诧为之失望。当天,差不多在我听到或看到的所有的媒体和球迷言论都认为,本来当之无愧的本届世界杯金球奖得主齐达内,肯定会因此与奖杯而失之交臂。

 

然而,第二天, 国际足联宣布,法国球员齐达内被评选为2006德国世界杯最佳球员。刚刚在决赛中因为用头冲撞对手而吃到红牌的齐达内在法国队失利后次日就捧起了本届世界杯金球奖。据了解,这项大奖是由媒体投票国际足联统计积分产生。法国队长齐达内获得2012分排名第一。获得世界冠军的意大利队长卡那瓦罗以1977分仅落后齐达内35分屈居次席,他的队友皮尔洛以715分排名第三,他们分别得到了银球奖和铜球奖。

 

听到这个消息,我作为一个伪伪球迷,总的感觉是十分舒坦和欣慰。这个决定不仅诠释了“不以成败论英雄”的道理,也说明了“不以偶过评道德”的含意。国际足联的这个决定极大地回护了齐达内拥有的最广大的球迷们对自己心中英雄的惺惺相惜的心情,以华丽的脚法和卓越的领导力在世界足坛占有重要地位的齐达内终于得到全世界媒体和国际足联的谅解,这是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没有料想到的。

 

当然,国际足联的决定,决不能成为齐达内原谅自己的理由,决不能成为其它球员今后效法“铁头功”施展拳脚后要求原谅的理由。我不知道国际足联在作出决定时有没有争议和后顾之忧(笔者还将继续关注作出决定的内幕信息)。因为这毕竟是一个大师犯了一个小学生的错误,一个楷模出现了关乎职业操守的问题,一个人的行为直接影响了一个球队的成败一个国家的荣誉一场体育盛晏的完美,甚至,他毁了自己的谢幕远不及伤了亿万球迷的心严重。

 

我在想,这事要是发生在中国,不知结果会如何?

 

这就回到开头讲的“《无极》引发的风波”。首先是电影被“恶评恶搞”,不必细说。而后是“天池”事件掀起第二次针对陈凯歌“恶嘲恶讽”。当然,不能排除期间健康正义的批评与讨论。但回头冷静想想,有多少人是真心为国家的环境保护在呐喊在努力,有多少人是诚意在为中国的电影事业在献计在出力。可以说,很多指责电影的人根本没有看过这部电影,很多为“天池”事件撰写檄文的人,自己根本不懂保护环境。也许他自己正在破坏着自然生态,或者是人际生态,或者是文化生态,破坏政治生态的人更是大有人在。众多人只是凭着自己的性情,顺着当时媒体的主调起哄。最后导致网上齐声喊“倒”,欲把陈凯歌的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文化艺术顾问给“摘掉”。在那样氛围里,我们很难听到相反的声音,很难感触到社会中本来存在的理性的力量。

 

这就是我们中国人对待一个可以称为大师级人物的一时之错一事之过的胸怀和态度。这样作为的结果,助长了人们放弃理性放纵激情。另外一个结果,就是让大师级的人物面对挫折和责难也不知所措,也失去了大师风范和水准,不是吗?凯歌在四面楚歌之下至今无声回应。

 

很多中国人中国媒体特别是网媒,这种成疾越来越甚。比方说有一篇文章不合某群人的味口,如果被某人漫骂指责了(不含争论和指出缺点错误),话说得很顺口,很吸引人们的眼球,跟贴的人就跟着起哄,很多人根本不看楼主的文章,只是唯恐自己骂得不如上一楼人更丑陋、更恶毒。而且,有不同意见的阅读者,很少有人能仗义执言,即使有,立马遭致围攻和扼杀。这种是非不分、颠倒黑白兼人身攻击的网络游戏笔者有幸在自己的博客上亲眼目睹。

 

此类游戏演绎到社会生活中,就是墙倒众人推;就是面对见不得人的“潜规则”,集体无意识;就是面对邪恶势力,众人避之不及,这样的报道更是枚不胜举(622日,在武汉,河南女孩见义勇为遭报复,血洒街头无人伸援手,让人仰天叹息)。有理不敢说,有狠就是爷。打人不是出于正义,容人又放弃原则,等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