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前,陈景润因《哥德巴赫猜想》出名后,各路英雄豪杰都禁不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争当陈景润第二。当时的中科院数学所一时也“门庭若市”,接二连三地收到各种“天才”的来信,各省市也不但发现有人证明了各种至今都无法解决的科学难题,并把成果送到中科院数学所。费马大定理困扰了数学界三个世纪,有个“天才”只花了一个星期就给证明了。在发布会上,数学家们发现“天才”连这个定理的内容都没弄明白。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已经是知识经济了,但各种造假频频发生。论文抄袭、学术剽窃、技术欺诈、成果虚报等不端行为愈演愈烈。中科院为此先后制定《中国科学院院士科学道德自律准则》、《中国科学院院士违背科学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但是还是出现了陈进在负责研制“汉芯”系列芯片过程中发生严重的造假和欺骗行为。 对比起这两个阶段的社会现象,20多年前是整个国家度过了科学和知识的真空时代后,人们对执着科学的陈景润的热爱和追随,是一种向往科学的躁动,也有成名成家的冲动。只是人们对待科学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素养的欠缺,是一种可爱的幼稚。那段时间,是国人们最痴迷数学的时代。 可是现在的科学不端行为,已经不止是科学素养的问题了,而是有违科学道德和伦理的了。一方面是社会浮躁、急功近利、唯利是图的恶果,另一方面有不当的评价机制也诱发科学不端行为。当前科学和学术造假,如果不加扼制,将会影响中国科学未来的发展,阻碍我国自主创新事业的开创。 这次中国科学家封顶的“庞加莱猜想”,展示出了中山大学 朱熹平教授闹中求静、醉心科学、注重结果更重过程的科学品质,他四五年没有发表过论文,却最终证明了“庞加莱猜想”。破解“猜想”虽然早在大半年前就已完成,但他们为了论证结果的准确,在哈佛又接受了5位数学家的审查,随后,论文才发表,又过了差不多两个月,消息才对外公布。 科学家们破解“庞加莱猜想”的表现,对比起“哥德巴赫猜想”之后的社会现象,可以说时代进步了,民族科学素质提高了。对比起当前比较严重的科学不端行为,他们很好地表现了科研人员提示真理、传播科学精神的优秀品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