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德先生”——法国街头对垒中的亮点   (江笛原创)

(2006-04-05 18:15:33)
分类: 时评系列

因为《首次雇用合同》法案,法国街头的抗议、游行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一个焦点,法国年轻人(26岁以下为主的大学生)“法国式”的激情和行为,一定吸引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人们的目光。随着总统希拉克“签署缓行”的裁决,事件的另一个代表人物,总理德维尔潘(以下就简称“德先生”吧)终于承认,在推动备受争议的法案的过程中,犯了一些错误,招到一些误解,并深表歉意。显然,总理从最初的强势推进,发展到无奈地接受折衷调和。这无疑严重损害了他的执政地位和在政坛的形象。但是,笔者认为,他却是这场事件中容易被人忽略的“亮点”。

    德先生提出新法案其实是以降低失业率作为首要施政目标的。过去的规定使得法国企业不敢轻易雇用缺乏经验的青年人,而新法案实际上为青年人找工作、尽快积累经验打开方便之门。 这个法案的另一个目的是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在全球竞争的时代,法国企业因劳工政策过于繁琐,很难解雇员工,效率低下,不能面对市场变化灵活调整运营策略,反过来导致企业缺乏竞争力,使全国的失业率居高不下。这样的执政思想何理不正?

    在全国大学生、工人上街游行、抗议和全国性总罢工的强大压力下,德先生个人也遭到学生、工会和反对党的一直声讨。但他坚持认为,新法案将有效帮助法国青年就业,他主动与学生和失业青年代表会见,进行沟通和对话,同时表示要顶住压力,毫不掩饰自己鲜明的立场和主张,决不放弃新法案。这样的执政态度何错之有?

     街头对垒使德先生民意支持率在几周内迅速下跌,预计在2007年问鼎总统宝座的希望也大为降低。历史证明,每一次大规模的工潮都会对当时的法国政府造成政治上的潜在破坏。1995年,同属保守派的前法国总理朱佩就因为工潮扩大,而在两年后的选举中落败了。 还有更多人担心,这一次的抗议浪潮影响的不仅仅是他本人,而是任何一个代表他所在的政党参选2007年总统大选的候选人。冒着如此重大政治风险,德先生为了推进新政也在所不惜。这样的执政胆略何止可敬?

    德先生代表政府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却仍然接受总统的折衷调和,并要继续收拾殘局,但他对此事上不推、下不怨。总统可以从力挺变为丢车保帅,民众可以面对好心不领情,但德先生还必须认错。值得一提的是,他仍然不放弃自己坚持的底线,他在认错的时候,有一句意味深长的补充,他说,“唯一不能原谅的错误是面对全国的高失业率无所作为”。这样的执政品格何其可贵!

    当然,讲究执政策略,维护国家的稳定,对任何一个政府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德先生也有在这方面检讨的必要。当前法国街头对垒,有可能继续恶化国家局势,而且极有可能会导致德先生辞职。但是,我们不能以此为理由,反对改革,不去触及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深层次的问题,不去坚持本来应该坚持的正确立场。我们不赞成对任何问题、在任何情况下,都泛用“搁置起来,留待后人去解决”这样的规则。尤其是在前段思想理论界“反思改革”或“反对改革”暗潮涌动的情况下,更要防止投鼠忌器的思想;在当前“和谐”之声不绝于耳氛围中,更要防止回避矛盾、讳疾忌医的行为。除却德先生在推行新政时的策略得失不谈,他的执政理理念、执政态度、执政胆略和执政品格,对于我国官场中,一些人只做官,不做事,只做让大家拍巴掌的事,不做给自己惹麻烦的事,有点成绩往自己脸上贴金,有了问题往别人脚下裁刺,困难面前少有作为之举,失败面前毫无自责之心,德先生实在是难能可贵。在我们国内,这样标志性人物也有,江苏的仇和就是一个,但大家仍然是把他当作另类来评判。笔者今天“引进”德先生,是想让仇和不那么孤单,中西结合,对于营造鼓励改革、宽容失败的氛围会更有功效吧。

    德先生,笔者关注你——法国街头对垒,这个焦点中的亮点,尽管你随时可能熄灭。

src="/count.asp?action=code">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