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楼市原来就是一场戏

(2016-07-02 23:44:45)
标签:

杂谈

中国楼市原来就是一场戏

    文/马跃成

 关注中国楼市的人们,最近肯定有点不舒服,很多以前不了解的真相逐步浮出水面,知道的越多,感觉中国楼市就像是被人导演的一场大戏。如果认为是一场大戏,才会对以前不好理解的东西,能够自圆其说了。比如,调控为什么越调控,越是调控不下来?最近的去库存动静不可谓不小,但是,怎么搞着搞着,去库存就没人提了,好像房子根本就是稀缺品。

中国的房价谁说了算?市场说了算?还是政府说了算?买房人说了算?还是开发商说了算?好像地王从来没有好下场,可是地王越来越多的被制造出来。面粉贵过面包,本来是颠覆了所有的经济理论,可是,最近面粉不但比面包贵,甚至比汉堡还贵。这些本来都不好理解的东西,如果我们看明白了,知道原来这都是一场戏,那么还有什么好较真的呢?

我们知道,如果是一场戏,就有悲剧,也有喜剧。不管是悲剧还是喜剧,都有高潮的让人热血沸腾的故事情节,也有平淡的让人大倒胃口的时候。当然,每场戏都有剧终的那一刻,不管你愿意不愿意,谁也改变不了这个结果。当大幕关闭的时候,我们每一个观众只能退场,你留恋也好,你愤怒也吧,我们只能接受结果。

但是,中国这场房地产大戏,是谁在导演呢?谁是演员,我们不难看出来,但是,谁知主角?谁是制片人?我们并不是那么清楚。最近,湖北省副省长曹广晶发表一篇文章《一城一策去库存,确保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他认为“过去我们担心房地产价格上涨,今天更应该担心房地产价格下跌。泡沫一旦破裂,银行贷款的重要基础垮了,后果很严重,甚至会引发金融危机,这比单个企业甚至单个行业的危机要严重得多”。这种分析和观点,并不新鲜,也不是第一次听说。以前,很多次平稳落地的机会,总是被某种力量以三级跳的方式,腾空而过。担心泡沫破裂,还使劲吹泡沫,这是什么鬼道理?

《21世纪经济报道》的一篇文章称,74个二线“地王”,大买家原来都是央企和国企。不但如此,在今年这个去库存最艰难的时候,2016年将有可能成为史上出现“地王”最多的年份。在面粉普遍比面包贵的时候,大家比的不再是面粉与面包的价格,而是过去的面粉与将来的面粉价格。只要不断拍出新地王,老地王们才会解套。因为,要为老地王解套,就不断疯狂地拍出新地王,谁还考虑房屋的基本属性根本就是让人用来住的?

综观今年以来热门城市的新晋地王,央企和国企均是胜出者。按说,中央政府控制央企、国企的能力是不容置疑的。前几年,还出台了让主业非房地产央企、国企退出房地产行业的规定,最后只留下16家央企建筑地产公司收拾所有其他公司留下的残局。然而,后来发现,这也是一场闹剧,听话的早早就退出了,而坚持到最后的,好像还越发展越大了。中国的楼市,就是被这些人搞得不成样子了。

最近这一个月,一个在社会上名不见经传的“信达地产”突然蹿红。据调查,去年以来,信达地产在土地市场挥金如土,造就地王无数。“我就是钱”一度是信达地产的代名词,这事那方神圣,何来这么大的底气?原来,信达地产由信达投资百分百控股,而信达投资隶属于信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是财政部直属的最著名的金融巨头。

     据媒体报道,截至2015年年末,信达地产手上货币资金仅59亿元。全年,公司报告期内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43.46亿元,净利润8.13亿元,两者相差-51.59亿元。进入2016年,信达地产的债务规模继续大幅上升。信达地产负债率的走高,原因很简单,就是买地。钱从哪儿来?“我就是钱”,信达地产用钱制造了土地市场的一个又一个地王。

     目前业内颇为关心的是,以处置不良资产为主的信达,在地产项目运营方面的短板如何克服?信达不断缔造地王的背后,是外界对于其不惜代价大举进军房地产业的不解。信达地产如此“疯狂”夺地王, 究竟是谁在导演?大戏曲终人散的时候,说不定就是另一场更大戏的开场!如果说这场戏是闹剧的话,那么下一场戏,就应该是悲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